事件: 史弥远专政
| 事件经过:
史弥远,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开禧二年(1206)上书极力反对北伐,声言若京师、沿江军队出征,则后方与京师不保。虽然北伐师出不利,金向宋提出必须称臣(或称子)、割地、增岁币等苛刻条件,方可议和。但韩侂胄见议和难行,决意再战。朝中主和派肆机阻止。三年十一月,史弥远率先上书,指责北伐以来百姓死伤无数,公私物力非常困难,给国家造成祸害,并与杨皇后、皇后兄杨次山,荣王赵酽、参知政事钱象祖等密谋杀掉韩促胄。事后,史弥远由礼部侍郎升为尚书,任同知枢密院事。嘉定元年(1208),升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开国公,在杨皇后的支持下,操纵权柄,陆续贬逐主战官员。当年三月,不顾公议,恢复奸臣秦桧的爵谥,又把韩仉胄、苏师旦的首级送交金国,最终与金达成所谓的“和议”。朝野官员都非常不满。兵部尚书倪思提醒宁宗警防权臣专权重演,被排挤出朝。嘉定二年五月,忠义军将校罗日愿谋杀史弥远未遂,被处以磔刑。自此,朝臣大多容忍沉默,不敢慷慨直言。为加强自己的权力,他重倡道学,表彰先儒,追复道学人物赵汝愚官爵,追赠朱熹谥曰文正公,录用道学家的后代,起用当世名儒真德秀、李道传等人,企图以官爵俸禄笼络人心。但他真正重用的是自己的死党。当时,宰执、侍从、台谏等都由他引荐。真德秀识破其用心,不肯附从,力请出外。皇子赵竑对其权势熏灼也有所不满。史弥远便从绍兴民间找来一个叫赵与莒的人,说是宗室之后,召到临安,阴谋废立。嘉定十七年(1224)秋,宁宗死,他立即与郑清之勾结,说服杨后,伪造遗诏,拥立赵与莒,是为理宗(改名昀),废赵竑为济王。理宗由史弥远一手扶植登上帝位,既感激又害怕,把大权尽付于他,加封太师、魏国公,自己则深居渊默,讲究道学。为搏取人心,史弥远又劝理宗褒表老儒,召用有时望的人物。宝庆元年(1225),害川之变后,济王被史弥远派人逼死,朝中正直大臣上书替济王鸣冤,并指斥史弥远专擅。史氏用梁成大、莫泽,李知孝等人为鹰犬,攻击异己,不遗余力。一时名贤,排摈殆尽。朝政完全由史弥远及其党羽把持,“纲纪荡然,风俗大坏”,各地民众反抗斗争十分激烈,宋朝更趋衰弱。绍定六年(1233)十月,史弥远病死,长达二十七年的专政才告结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