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真、魏諸賢用罷
| 事件經過:
宋理宗即位後,史彌遠繼續任相專權。為了收攬人心,勸理宗褒表老儒。從嘉定十七年(1224)九月起,一時名士真德秀、魏了翁、洪咨菱等人相繼召用。寶慶元年,發生湖州潘壬事變,濟王趙蛇被史彌遠派人逼死。魏了翁、真德秀、洪咨夔、鬍夢昱和進士鄧若水等人紛紛上書替濟王鳴冤,或指責時政,揭露宰相招權納賄、作威作福。史彌遠懷恨在心,指使其“鷹犬”臺諫官梁成大、莫澤和李知孝等人不遺餘力地彈劾諸臣。從八月起真、魏、洪、鬍等人相繼被罷官削職貶竄,朝中名人賢士,排斥殆盡。寶慶三年(1227),理宗推崇道學,以真、魏等人為當今理學名傢,便稍加起用,任為地方官。但史彌遠當政期間,終不得重用。紹定六年(1233)十月,史彌遠死,理宗“親政”,任命鄭清之為相,改明年為端平元年,以示改元更化,有所作為。寶慶、紹定間被史彌遠排擯的名流,先後召還入朝。端平元年(1234)十月,真德秀人為翰林學士,魏了翁任直學士院,不久又分別升為戶部和禮部尚書。真氏在朝野中聲望最高,大傢認為他入朝參政,太平有望。但他入朝後,卻首先進呈自著的《大學衍義》,把尊崇道學、正心誠意視為唯一大事,對時政無所建樹。魏了翁入朝,對軍國大事議論稍多,朝廷卻任用不篤。十一月,任同簽書樞密院事,遭人排擠;十二月,出外督師京湖江淮,不滿三月,又於端平三年(1236)二月被召回,致使其在軍事上根本不能有所設施。不久,朝廷又命他為地方官,直至端平四年病逝。其他名賢的遭遇與真、魏相差無幾,宋理宗的“更化”很快化為泡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