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国度: 中国  

朝代: 中国抗日战争

事件类型: 政治

开端时间: 1941年3月19日

终结时间: 1944年   9月

地点: 重庆

事件经过:

  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成立
  
  前身
  我们通常把1941年3月至1944年9月期间的民主政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称作早期的民盟组织,它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中国民主政团民盟的产生,一方面代表了国内许多爱国民主人士拯救民族、国难和追求民主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
  
  背景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并由国民党政府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主张抗日的一些党派和社会贤达参政,共商国是。但是,1939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内投降派势力抬头,活动猖獗,国民党顽固派转而消积抗日,积极反共,汪精卫则公开投敌,蒋介石也唱起了反共的高调。在这种十分危急的形势下,一些抗日党派和爱国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坚持民主团结抗日。在中共的促成下, 1939年11月,当时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领导和无党派人士参政员秘密组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主要成员有:罗隆基、罗文干、胡石青、曾琦、左舜生、章伯钧、沈钧儒、邹韬奋、章器、黄炎培、江恒源、梁漱溟、张澜、光升等,其宗旨是:“集合各方热心国事之上层人士,共就国事,探讨国事政策,以求意见之统一,促成行动之团结”。建国会的成立,为民盟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41年1月,蒋介石悍然对皖南抗日前线的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及时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以及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皖南事变”的爆发,使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上陷入孤立与被动,促进了国共之外一些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进一步团结。
  
  创立及发展
  1941年3月1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一个新的政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诞生,成立大会在著名民主人士鲜英的宅邸“特园”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纲》《敬告政府与国人》和《中国民主政团简章》,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黄炎培、张澜、左舜生、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罗隆基、李璜、江向渔、冷遹、杨赓陶、丘哲、林可玑等13人,中央常务委员: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等5人,黄炎培为中央主席(黄炎培于同年10月辞去主席职务出国后由张澜继任)左舜生为总书记。民主政团同盟成立时处于秘密状态,在中共的帮助下,于同年9月18日在香港创办了机关报——《光明报》,该报宗旨为:团结抗战,民主建国。梁漱溟任社长,萨空了任经理,俞颂华为总编辑。
  1941年10月10日,《光明报》刊登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启事》,公开宣告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已经成立,并公布了成立宣言及“十大纲领”等政治主张。1941年10月28日,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民主运动的生力军》的社论,热烈称赞同盟的成立,指出“抗日时期,民主运动得此推动,将有重大发展,开辟更好的前途”。
  1942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至此,有三党三会之称,即:以章伯钧为首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以罗隆基、张君劢为首的国家社会党(后改为“民主社会党”)以左舜生、李璜为首的中国青年党,以沈钧儒为首的救国会,以黄炎增为首的职业教育会,以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会。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统治区的民主宪法运动。为贯彻这个政治主张,民主政团同盟以政治联盟的形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开展民主宪政运动,支持中共参政员提出的召开党派政治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为坚持民主团结抗日而斗争。其主要活动有:1942年底,中央总部宣传部长罗隆基去昆明,筹建了政团同盟第一地方支部(后发展成为云南省支部);1943年,民主政团同盟与重庆各界民主人士以庆贺沈钧儒先生70岁寿辰的名义举行集会,推动民主宪政运动,国共两党和无党派知名人士于右任、冯玉祥、董必武、郭沫若等 100余人参加集会,罗隆基发表《宪政的先决条件》小册子,造成较大政治影响; 1944年1月,民主政团同盟主席张润等于成都成立民主宪政促进会,并发表著名的《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的小册子,主张“主权在民”,在群众中具有很大号召力,并得到中共中央支持,特发《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与之呼应;1944年1至5月,沈钧儒、黄炎培等在重庆坚持每月主持召开“民主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寡头政治;总书记左舜生创刊并主编《民宪》半月刊,宣传民主宪政和抗战主张;史良等骨干成员在重庆开展了妇女运动,宣传抗战。
  1944 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改政团入盟为个人身份入盟,从而扩大了民盟组织的社会基础,使大批爱国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加入民盟,使盟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重庆地图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