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慶元黨禁
| 事件經過:
宋寧宗慶元年間韓侂胄打擊政敵的政治事件。紹熙五年(1194)七月,宋宗室趙汝愚聯絡外戚韓侂胄等共同策劃,擁立光宗之子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趙汝愚是程朱道學的支持者,握持朝政後,首薦朱熹入朝,為寧宗侍講。又增置講讀官,以黃裳、陳傅良、彭龜年等人擔任。韓侂胄望得節度使位未得,與趙汝愚嫌隙日深,遂援引京鏜、謝深甫、劉德秀等人為助,圖謀排趙,並逐漸取得寧宗信任。閏十月,韓侂胄言朱熹迂闊不可用,朱熹罷,趙汝愚等文章請留而不得,十一月,韓侂胄任樞密院都承旨。十二月,彭龜年、陳傅良等相繼被罷,而韓侂胄的支持者們紛紛進用。慶元元年(1195)二月,趙汝愚被劾罷相。章穎、李祥、楊簡、呂祖儉等官品以及太學生楊宏中等“六君子”紛紛上書留趙,均遭貶斥。同年十一月,處趙汝愚於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二年(1196)二月,趙汝愚暴死於途中。韓侂胄一派當政,其政敵被指為道學之人,進而以“偽學”目之。科舉考試,稍涉程朱義理之學者,悉皆黜落。“六經”、“四書”之類,一時為世之大禁。二年八月規定,凡“偽學之人”,不許擔任官職,也不得參加科試。十二月,朱熹再被劾而罷祠官,其學生蔡元定也被流放道州(今湖南道縣)。三年(1197)閏六月,朝散大夫劉三傑上言論“偽學之憂”,指之為“逆黨”。十二月,知綿州(今四川綿陽)王沇上疏請置偽學之籍,於是趙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被置為“偽學逆黨”之籍,共五十九人,包括留正、周必大、彭龜年、陳傅良等。四年(1198)五月,再詔禁為偽學,比之為“紹聖之姦黨”。至五年(1199)十二月,姑與道學“洗濯自新”者柯祿,學禁稍弛。嘉泰二年(1202)二月,宣佈弛道學黨禁,黨人漸復舊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