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無極、太極之辯
| 事件經過:
淳熙十四年(1187)至十六年,朱熹和陸九淵圍繞無極、太極問題展開的一場爭論。淳熙十三、十四年間,朱熹和陸九韶曾就無極、太極問題進行過一次辯論。十四年,陸九淵致書朱熹,表示要辯論這一問題。次年二月,朱熹將其《太極解義》和《西銘解義》公諸於世。四月,陸九淵撰成與朱熹論無極、太極第一書。十一月,熹復書反駁。十二月,陸作論太極第二書。十六年正月,熹又復書,表示再辯無益。辯論遂告結束。在爭論中,陸九淵認為無極之說承襲老子,而非聖人。無極訓無中,文理不通。朱熹則認為不能因聖人未言無極而非之。老子所說的無極指無窮,與周敦頤所說不同。極指理之至極,不訓作中。無極應作無形解,這可闡明太極的形而上性以避免與陰陽相混淆。陸九淵則指出,陰陽是形而上,再說無極便是床上迭床。朱陸關於無極、太極的爭論並未觸及雙方分歧的核心和根本。但這在當時和以後,均被視為思想界的一大事件,具有很大的影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