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鵝湖之會
|
事件經過:
南宋時朱熹和陸九淵、陸九齡進行的一次哲學辯論會。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約請陸九淵、陸九齡兄弟至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與朱熹相會,欲與熹一起矯正陸學之偏。五月末,呂祖謙、朱熹自建寧(今福建建甌)至鵝湖,二陸繼至。與會者尚有劉子澄、趙景明、趙景昭、朱亨通、朱濟道諸人。雙方主要圍繞什麽是“為學工夫”展開了辯論。朱熹主張教人當令人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認為讀書窮理、積纍貫通是修養、學問的基本功夫。二陸主張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認為人心即是天理,不必讀書窮理。朱熹說陸教人“太簡”,陸則譏朱為“支離”。會晤持續了三四天。六月八日,雙方在均未放棄自己觀點的情況下不歡而散。會後,二陸即不再主張廢棄讀書,實際上已改變或修正了自己在會上所持的極端立場。這場辯論是在朱陸二派對立的局面形成以前展開的,它揭開了朱陸之辯的序幕,明顯地暴露了兩派的分歧。
淳熙二年(1175),南宋兩位哲學家陸九淵、朱熹在江西信州(今上饒)鵝湖寺進行了一場大辯論,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在鵝湖之會前一年,陸九淵已形成了自己的“心學”觀點,與理學代表朱熹的觀點相矛盾,而鵝湖之會,是朱、陸兩派論爭的開始。在第一天,朱熹與陸九淵的矛盾就已經全部擺出來了。陸氏兄弟的詩從“道在吾心”出發,主張“發明本心”的“易簡功夫”,而反對朱熹的“格物緻知”、“讀書窮理”。第二天,兩人主要就詩中提出的矛盾展開論辯。此外還就一些具體的經學、理學問題進行切磋。很多方面達成了一致,但根本矛盾並沒有解决。鵝湖之會在根本方法上並沒有達到“會歸於一”的預期目的,反而使“理學”與“心學”從本體論到方法論上的差異大為彰顯。朱、陸的分歧是儒學內部的分歧,這種爭論對“理學”和“心學”的各自發展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明清的思想傢於“理學”、“心學”的批評、吸收和改造都有很大的啓發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