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更多詳解·康熙字典

繁異體:  ( ???? ????)拼音: guó, xù部首: 總筆畫: 17部外筆畫: 8UTF-8: E9 A6 98
 
UTF-16: 9998UTF-32: 00009998GB 2312: 5769GB 12345: 5769Big 5: EF55倉頡: TUIRM
 
四角碼: 8365.0一字全碼: guo2shouhuo一字雙碼: gusohu一字單碼: gsh漢字結構: 左(中)右漢字層次: 7
 
筆畫: 丶丿一丿丨????一一一一丨????一一乚丿丶筆順編號: 43132511112511534筆順讀寫: 捺撇橫撇竪折橫橫橫橫竪折橫橫折撇捺他人筆順: 43132511112511534
 
部件組構: 首(䒑(丷(丶丿)一)自(丿目(冂(丨????)三(一二(一一)))))或(????(一口(冂(丨????)一))戈(一((乚丿)丶)))
簡單解釋
  
  guó
  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獻功:“俘二百五十人,百人”。
  
  筆畫數:17;
  部首:首;
  筆順編號:43132511112511534
詳細解釋
  
  guó
  【動】
  (形聲。從耳,或聲。本義:古代戰爭割取敵人的左耳,用以計數報功)同本義〖cutoffleftear〗
  ,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為俘。——《說文》
  ,獲也。——《爾雅》
  攸安安。——《詩·大雅·皇矣》
  以告。——《禮記·王製》
  俘二百八十人,百人。——《左傳》
  
  
  guó
  【名】
  割下的左耳〖cutoffleftear〗
  矯矯虎臣,在泮獻。——《詩·魯頌·泮水》
  獻萬計。——《三國志·武帝紀》
更多簡解
  
  (形聲。從耳,或聲。本義古代戰爭割取敵人的左耳,用以計數報功)同本義
  ,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為俘。--《說文》
  ,獲也。--《爾雅》
  攸安安。--《詩·大雅·皇矣》
  以告。--《禮記·王製》
  俘二百八十人,百人。--《左傳》
  
  割下的左耳
  矯矯虎臣,在泮獻。--《詩·魯頌·泮水》
  獻萬計。--《三國志·武帝紀》
  (聝)guó〈古〉作戰中割取敵人的左耳,用於計數報功獻~萬計。
  xù 1.臉,臉面。
更多詳解
   guo
  部首 首 部首筆畫 09 總筆畫 17
  
  guó
  (形聲。從耳,或聲。本義古代戰爭割取敵人的左耳,用以計數報功)同本義 [cut off left ear]
  ,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為俘。--《說文》
  ,獲也。--《爾雅》
  攸安安。--《詩·大雅·皇矣》
  以告。--《禮記·王製》
  俘二百八十人,百人。--《左傳》
  
  guó
  割下的左耳 [cut off left ear]
  矯矯虎臣,在泮獻。--《詩·魯頌·泮水》
  獻萬計。--《三國志·武帝紀》
  
  guó ㄍㄨㄛˊ
  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獻功俘二百五十人,~百人”。
  鄭碼uaja,u9998,gbkd9e5
  筆畫數17,部首首,筆順編號43132511112511534
康熙字典
戌集下  【廣韻】【韻會】古獲切【集韻】骨或切【正韻】古伯切,????音蟈。【玉篇】截耳也。【說文】軍戰斷耳也。【詩·大雅】攸安安。【註】軍法,獲而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禮·王製】以訊告。【註】訊是生者,是死而截耳者。【爾雅·釋詁】,獲也。【註】今以獲賊耳爲。又【五音集韻】呼狊切,音洫。面也。【莊子·列禦????】槁項黃。 【說文】本作聝。【字林】截耳則作耳旁,獻首則作首旁。 又葉況壁切,音翕。【詩·魯頌】矯矯虎臣,在泮獻。葉上德服。考證:〔【說文】軍戰斷首也。〕 謹照原文斷首改爲斷耳。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