阬
|
| 簡異體: | (坑) | 拼音: | kēng, kàng, gāng | 部首: | 阝阜 | 總筆畫: | 6 | 部外筆畫: | 4 | | UTF-8: | E9 98 AC | UTF-16: | 962C | UTF-32: | 0000962C | Big 5: | A8C2 | 倉頡: | NLYHN | | 四角碼: | 7021.7 | 一字全碼: | keng1fukang | 一字雙碼: | kefuka | 一字單碼: | kfk | 漢字結構: | 左(中)右 | | 漢字層次: | 4 | 筆畫: | ????丨丶一丿乙 | 筆順編號: | 524135 | 筆順讀寫: | 折竪捺橫撇折 | 他人筆順: | 524135 | | 部件組構: | 阝(????丨)亢(亠(丶一)几(丿乙)) |
| | 阬
kēng
同“坑”。
筆畫數:6;
部首:阝;
筆順編號:524135 | | 阬
kēng
【名】
(坑的異體字)(形聲。從阜(fù),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亢聲。本義:窪地,土坑)
同本義〖hole;pit;hollow〗
阬。虛也。——《爾雅·釋詁》。註:“謂阬塹也。”
彌綸阬澤。——《後漢書·馬融傳》。註引《蒼頡》:“阬,壑也。”
在𠔌滿𠔌,在阬滿阬。——《莊子·天運》
劉璵兄弟少時為王愷所憎,嘗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畢,垂加害矣。——《世說新語·仇隙》
又如:阬阱(深坑);阬𠔌(溝壑溪𠔌);阬澤(溝壑與大澤);阬岸(坑塹,溝壑)
掘地采礦之洞穴〖pit〗
弛邕州金阬禁。——《新唐書》
姓
阬
kēng
【動】
活埋〖buryalive〗
已拔,皆阬之。——《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阬儒(秦始皇於鹹陽活埋儒生460餘人) | | 1.同「坑」。①地洞。也指窪地。②溝;池。③坑殺,活埋。 2.姓。 3.門。 4.通「抗」。對抗。 5.大山坡;大土山。 6.地名。 | | 戌集中 【唐韻】客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庚切,????音砊。【說文】閬也。【玉篇】埳也,池也。【爾雅·釋詁】阬,阬虛也。【註】阬阬,謂阬壍也。【疏】阬阬者,坎陷之虛也。【史記·貨殖傳】馳阬𠔌。【廣韻】同坑。亦同硎。 又【增韻】陷也。【史記·秦始皇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傢有仇怨,皆阬之。 又長阬,地名。【前漢·趙充國傳】出????澤,過長阬。 又姓。【左傳·哀十四年】司馬牛卒於魯郭門之外,阬氏葬諸丘輿。【註】阬氏,魯人也。【釋文】阬,苦庚反。或音岡。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地名。 又【莊子·天運篇】在𠔌滿𠔌,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爲量。【楚辭·九歌】高飛兮安翔,乗淸氣兮禦隂陽。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阬。 又【揚雄·甘泉賦】????衆車於東阬。【註】師古曰:阬,大阜也,讀與岡同。一曰東阬,東海也。 又【廣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音抗。【廣韻】門也。【集韻】坑也。 | | 編號:9605 門也。從????亢聲。 客庚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