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異體: | (鄋) | 拼音: | cào, sāo | 部首: | 阝邑 | 總筆畫: | 15 | 部外筆畫: | 13 | | UTF-8: | E9 84 B5 | UTF-16: | 9135 | UTF-32: | 00009135 | Big 5: | EBD6 | 倉頡: | RDNL | | 四角碼: | 6792.7 | 一字全碼: | cao4zaofu | 一字雙碼: | cazafu | 一字單碼: | czf | 漢字結構: | 左(中)右 | | 漢字層次: | 7 | 筆畫: | 丨????一丨????一丨????一一丨丿㇏????丨 | 筆順編號: | 251251251123452 | 筆順讀寫: | 竪折橫竪折橫竪折橫橫竪撇捺折竪 | 他人筆順: | 251251251123452 | | 部件組構: | 喿(品(口(冂(丨????)一)吅(口(冂(丨????)一)口(冂(丨????)一)))木(十(一丨)八(丿㇏)))阝(????丨) |
|
|
鄵 cào 古地名,中國春秋時屬鄭,在今河南省新鄭、魯山二縣之間。 姓。 筆畫數:15; 部首:阝; 筆順編號:251251251123452 |
|
1.古地名。春秋鄭地。在今河南省新鄭縣至魯山縣之間。 2.姓。 3.同「(expr=)(鄋)」。北方少數民族的一個小國。 |
|
鄵cào 1.古地名。春秋鄭地。故地在今河南新鄭至魯山之間。 |
|
酉集下 【廣韻】【集韻】【韻會】????七到切,音造。地名。【春秋·襄十七年】鄭伯髠頑卒於鄵。【註】鄭地。 又【集韻】千遙切,音鍫。蘇遭切,音騷。倉刀切,音操。倉含切,音參。義????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