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更多詳解·康熙字典

繁異體:  ( ???? ???? )拼音: , yǐ, tuó部首: 辶辵總筆畫: 8部外筆畫: 5UTF-8: E8 BF A4
 
UTF-16: 8FE4UTF-32: 00008FE4GB 2312: 6938GB 12345: 6938Big 5: ADA3倉頡: YOPD
 
四角碼: 3830.1一字全碼: yi2sichuo一字雙碼: yisicu一字單碼: ysc漢字結構: 圍閤結構漢字層次: 4
 
筆畫: 丿一????丨乚丶????㇏筆順編號: 31525454筆順讀寫: 撇橫折竪折捺折捺他人筆順: 31525454
 
部件組構: 㐌(????(丿一)也(????丨乚))辶(丶廴(????㇏))
簡單解釋
  
  yǐ
  地勢斜着延長。
  〔邐〕麯折連綿。
  延伸,嚮:天安門東(嚮東一帶)。
  
  
  yí
  〔逶〕見“
  
  筆畫數:8;
  部首:辶;
  筆順編號:31525454逶”。
  
  筆畫數:8;
  部首:辶;
  筆順編號:31525454
詳細解釋
  
  迆
  yí
  ——見“逶”(wēiyí)
  另見yǐ
更多簡解
  
  (形聲。《說文》本作迆”。從辵,也聲。迆”當從施省聲。本義地勢斜着延伸)
  同本義
  林公
  又如(斜嚮延伸的樣子;延續不斷的樣子);衍(地勢斜延而平坦廣阔)
  延續
  迆
  相當於往”、嚮”
  聞一路西,莫盛於大理永昌境。--《徐霞客遊記》
  迆邐
  瞿塘迆邐盡,巫峽崢嶸起。--
  (迆)yǐ
  ⒈斜行,地勢斜着延長。
  ⒉斜倚。
  ⒊往,嚮,往某方向延伸天山~東。
  ⒋
  (迆)yí
  tuó 1.見""﹑"逗"。
更多詳解
   yi
  部首 辶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08
  
  yǐ
  (2)
  (形聲。《說文》本作迆”。從辵(chuò),也聲。迆”當從施(yì)省聲。本義地勢斜着延伸)
  (3)
  同本義 [extend obliquely]
  林公[友遁]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世說新語》
  (4)
  又如(斜嚮延伸的樣子;延續不斷的樣子);衍(地勢斜延而平坦廣阔)
  (5)
  延續 [extend;continue far and long]。如邐(麯折連綿的樣子);靡(相連的樣子);長(連綿不斷的樣子)
  迆
  yǐ
  相當於往”、嚮” [to]
  聞一路西,莫盛於大理永昌境。--《徐霞客遊記》
  另見yí
  迆邐
  yǐlǐ
  [winding;tortuous] 麯折綿延的樣子。古多作迆邐”
  瞿塘迆邐盡,巫峽崢嶸起。--蘇軾《巫山》
  方其迆邐,莫不闊步。--朱熹《近思錄》
  隊伍沿着山道迆邐而行
  1
  (1)
  迆
  yí
  (2)
  --見逶”(wēiyí)
  另見 yǐ
  1
  yǐ ㄧˇ
  (1)
  地勢斜着延長。
  (2)
  延伸,嚮天安門~東(嚮東一帶)。
  〔~邐〕麯折連綿。
  鄭碼wmyi,u8fe4,gbke5c6
  筆畫數8,部首辶,筆順編號31525454
  2
  yí ㄧˊ
  〔逶~〕見逶”。
  鄭碼wmyi,u8fe4,gbke5c6
  筆畫數8,部首辶,筆順編號31525454
康熙字典
酉集下  【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裏切,????音以。與迆同。【爾雅】註:邐,旁行連延也。 又【集韻】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委,自得貌。 又【集韻】【正韻】????唐何切,音駝。逶,行貌。本作迱。考證:〔【爾雅·釋訓】邐,旁行也。〕 謹按此爾雅釋邱註非釋訓文,謹照原文釋訓改作註,於旁行下增連延二字。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