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简单解释·详细解释
·更多简解·更多详解·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繁异体:  ( ???? )拼音: líng部首: 总笔画: 11部外笔画: 5UTF-8: E8 81 86
 
UTF-16: 8046UTF-32: 00008046GB 2312: 8186GB 12345: 8186Big 5: B2E2仓颉: SJOII
 
四角码: 1813.7一字全码: ling2erling一字双码: lierli一字单码: lel汉字结构: 左(中)右汉字层次: 6
 
笔画: 一丨丨一一一丿㇏丶丶笔顺编号: 12211134454笔顺读写: 横竖竖横横横撇捺捺折捺他人笔顺: 12211134454
 
部件组构: 耳(丅(一丨)丨三(一二(一一)))令(今(亽(人(丿㇏)丶))丶)
简单解释
  
  líng
  听:听。取。教(ji刼 )。
  
  笔画数:11;
  部首:耳;
  笔顺编号:12211134454
详细解释
  
  líng
  【动】
  (形声。从耳,令声。本义:细听)
  同本义〖hear〗
  广乐之九奏兮。——张衡《思玄赋》
  宝玉接过来,一面目视其文,耳其歌。——《红楼梦》
  扣而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偈(听经);受(倾听并接受);训(听受训教);教(听教晦);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明了,清楚〖understand〗
  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然若聋之通耳。——汉·王充《论衡》
  又如:(明了,清楚)
  
  
  língqǔ
  〖listentoandaccept〗听并采取
更多简解
  〈动〉
  (形声。从耳,令声。本义细听)
  同本义
  广乐之九奏兮。--张衡《思玄赋》
  宝玉接过来,一面目视其文,耳其歌。--《红楼梦》
  扣而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偈(听经);受(倾听并接受);训(听受训教);教(听教晦);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明了,清楚
  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然若聋之通耳。--汉·王充《论衡》
  又如(明了,清楚)
  líng仔细听~教。
更多详解
   ling
  部首 耳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1
  
  líng
  〈动〉
  (1)
  (形声。从耳,令声。本义细听)
  (2)
  同本义 [hear]
  广乐之九奏兮。--张衡《思玄赋》
  宝玉接过来,一面目视其文,耳其歌。--《红楼梦》
  扣而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偈(听经);受(倾听并接受);训(听受训教);教(听教晦);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4)
  明了,清楚 [understand]
  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然若聋之通耳。--汉·王充《论衡》
  (5)
  又如(明了,清楚)
  
  língqǔ
  [listen to and accept] 听并采取
  
  líng ㄌㄧㄥˊ
  听~听。~取。~教(jiào)。
  郑码ceow,u8046,gbkf1f6
  笔画数11,部首耳,笔顺编号12211134454
康熙字典
未集中  【唐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說文】聽也。【倉頡篇】耳聽曰。【廣韻】以耳取聲。【前漢·敘傳】妣呱而刻石兮。 又【博雅】,從也。 又【淮南子·齊俗訓】所居。【註】,意曉解也。 又借作齡。【禮·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釋文】本或作
说文解字
编号:7764  聽也。从耳令聲。 郎丁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