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更多詳解·康熙字典

簡異體:  ()繁異體:  ( )拼音: 
 
部首: 總筆畫: 12部外筆畫: 7
 
UTF-8: E7 97 A2UTF-16: 75E2UTF-32: 000075E2
 
GB 2312: 3301GB 12345: 3301Big 5: B567
 
倉頡: KHDN四角碼: 0012.0一字全碼: li4neli
 
一字雙碼: lineli一字單碼: lnl漢字結構: 圍閤結構
 
漢字層次: 6筆畫: 丶一丿丶一丿一丨丿㇏丨亅筆順編號: 413413123422
 
筆順讀寫: 捺橫撇捺橫撇橫竪撇捺竪竪他人筆順: 413413123422
 
部件組構: 疒(广(丶厂(一丿))冫(丶一))利(禾(丿木(十(一丨)八(丿㇏)))刂(丨亅))
 
簡單解釋
  
  lì
  中醫學病名,古稱“滯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白”、“赤白”、“噤口”等名。
  〔疾〕傳染病。癥狀有大便頻繁,腹痛,發熱,糞便帶膿、血和黏液等。
  見“瘌”字“瘌”。
  
  筆畫數:12;
  部首:疒;
  筆順編號:413413123422
詳細解釋
  
  lì
  【名】
  (形聲。從疒(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利聲。本義:病名。即“疾”)同本義〖dysentery〗
  凡山水甚強寒,飲之皆令人。——曹操《魏武令》
  又如:癥(疾)
  
  
  lìji
  〖dysentery;diarrhoea〗以嚴重腹瀉、粘液血便並常有腸道潰瘍及毒血癥、腹痛以及裏急後重為特徵的一種往往是流行性或地方性的疾病,一般由於致病菌或原生動物所引起,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
更多簡解
  〈名〉
  (形聲。從疒,表示與疾病有關,利聲。本義病名。即疾”) 同本義
  凡山水甚強寒,飲之皆令人。--曹操《魏武令》
  又如癥(疾)
  
  ⒉鬁)lì
  ⒈
更多詳解
   li
  部首 疒 部首筆畫 05 總筆畫 12
  
  lì
  〈名〉
  (1)
  (形聲。從疒(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利聲。本義病名。即疾”) 同本義 [dysentery]
  凡山水甚強寒,飲之皆令人。--曹操《魏武令》
  (2)
  又如癥(疾)
  
  lìji
  [dysentery; diarrhoea] 以嚴重腹瀉、粘液血便並常有腸道潰瘍及毒血癥、腹痛以及裏急後重為特徵的一種往往是流行性或地方性的疾病,一般由於致病菌或原生動物所引起,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
  
  lì ㄌㄧ╝
  (1)
  中醫學病名,古稱滯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白~”、赤白~”、噤口~”等名。
  (2)
  見瘌”字瘌”。
  〔~疾〕傳染病。癥狀有大便頻繁,腹痛,發熱,糞便帶膿、血和黏液等。
  鄭碼tmkd,u75e2,gbkc1a1
  筆畫數12,部首疒,筆順編號413413123422
康熙字典
午集中  【廣韻】【集韻】????力至切,音利。瀉也。【正字通】方書分血,氣,赤,白,泄,酒,虛,五色,水穀,赤白,噤口,休息,勞,暴,久。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致。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