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康熙字典

繁異體:  ( ????)拼音: xún, qián部首: 總筆畫: 16部外筆畫: 12
 
UTF-8: E7 87 96UTF-16: 71D6UTF-32: 000071D6Big 5: EA4B倉頡: FSMI
 
四角碼: 9784.6一字全碼: xun2huoxun一字雙碼: xuhuxu一字單碼: xhx漢字結構: 左(中)右
 
漢字層次: 5筆畫: 丶丿丿㇏????一一一丨一丨????一一亅丶筆順編號: 4334511121251124筆順讀寫: 捺撇撇捺折橫橫橫竪橫竪折橫橫竪捺他人筆順: 4334511121251124
 
部件組構: 火(丷(丶丿)人(丿㇏))尋(彐(????二(一一))工(丅(一丨)一)口(冂(丨????)一)寸((一亅)丶))
簡單解釋
  
  xún
  用火燒熟。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
  方言,用開水燙後去毛:揚湯毛。鴨毛不不淨。
  
  筆畫數:16;
  部首:火;
  筆順編號:4334511121251124
詳細解釋
  
  xún
  【動】
  把已宰殺的豬或雞等用熱水燙後去掉毛〖hot-waterdepilate〗
  揚湯毛,毛須彌聚。——晁補之《豬齒臼化佛贊》
  又如:毛;
  古代祭祀用肉,沉於湯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boilmeat〗
  祭禮有腥、、熟三獻。——宋·瀋括《夢溪筆談》
更多簡解
  1.古代祭祀用肉,沉於湯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2.把已宰殺的豬或雞等用熱水燙後去掉毛。 3.烤熟。
康熙字典
巳集中  【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又【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屍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春秋傳曰:若可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又【集韻】慈????切【韻會】昨????切,????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瀋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者有膚。【釋文】,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又【廣韻】徐????切【集韻】徐廉切,????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