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简单解释·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

简异体:  ()繁异体:  (???? ???? )拼音: dān, dǎn, chán, shàn, chǎn, dàn, zhàn, tán部首: 总笔画: 12部外笔画: 9
 
UTF-8: E5 96 AEUTF-16: 55AEUTF-32: 000055AEGB 12345: 2105Big 5: B3E6仓颉: RRWJ
 
四角码: 6650.6一字全码: dan1xuanrishi一字双码: daxuri一字单码: dxr汉字结构: 上(中)下汉字层次: 5
 
笔画: 丨????一丨????一丨????一一一丨笔顺编号: 251251251112笔顺读写: 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横横竖他人笔顺: 251251251112
 
部件组构: 吅(口(冂(丨????)一)口(冂(丨????)一))(日(冂(丨????)二(一一))十(一丨))
简单解释
  
  dān
  
  
  shàn
  
  
  chán
  均见“单”。
  
  笔画数:12;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251251112
详细解释
  1.大。 2.獨;一個。 3.奇數的,與「雙」相對。 4.孤獨。 5.弱;微。 6.簡純。 7.層的(指衣物等)。 8.薄。 9.子,記載事物的紙片。 10.副詞。表示範圍,相當於「只」、「僅」。 11.和尚稱禪堂的坐床、蒲團叫「」。 12.連詞。放在兩個數量中間,表示較大的量下附有較小的量,用同「零」。 13.通「殫」。盡。 14.誠;厚。 15.〔閼〕古紀年用名。 16.週;環繞。 17.姓。 18.聲音舒緩。 19.通「繟」。舒緩貌。 20.通「憚」。畏懼。 21.通「戰」。進行戰鬥。 22.丁山《說文闕義箋》:「竊疑古謂之,後世謂之干,、干蓋古今字也。」
康熙字典
丑集上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說文】大也。 又【書·洛誥】乃文祖德。【傳】,盡也。【詩·小雅】俾爾厚。【箋】,盡也。【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出里。【鄭語】夏禹能平水土。【晉語】善而內辱之。 又【揚雄·甘泉賦】埢垣兮。【註】,周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縣。 又【廣韻】複也。【正字通】者,複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 又【玉篇】一也,隻也。【詩·大雅】其軍三。【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席。【史記·信陵君傳】今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兵固守孤城。又【高彪傳】家傳寒。 又姓。【廣韻】可氏,後攺爲氏。 又【集韻】唐干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伯。通作檀。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廣韻】于。【前漢·匈奴傳】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于然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閼。【釋文】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又【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玉篇】大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父縣。【註】師古曰:音善甫。 又姓。【廣韻】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次。【註】音善,姓,次名。 又人名。【書序】咎作明居。【傳】咎,臣名,主土地之官。【註】音善。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註。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集韻】本作亶,多穀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文祖德。【釋文】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厚。【傳】,信也,或曰厚也。【釋文】,毛音都但反,鄭音丹。又【周頌】厥心。【傳】,厚也。【釋文】都但反。 又通亶。【史記·歷書】端蒙閼二年。【註】閼,一作亶安。 又【集韻】徒案切,音憚。與????同,????狐,邑名。 又【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至,輕發之貌。 又【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父,邑名。 亦姓。考證:〔【揚雄·甘泉賦】倦垣兮。〕 謹照原文倦改埢。
说文解字
编号:974  大也。从吅、红,吅亦聲。闕。 都寒切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