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異體: | 駘 | 繁異體: | (????) | 拼音: | tái, dài, zhái, tāi | 部首: | 馬 | 總筆畫: | 15 | 部外筆畫: | 5 | | UTF-8: | E9 A7 98 | UTF-16: | 99D8 | UTF-32: | 000099D8 | GB 12345: | 7070 | Big 5: | E8CE | 倉頡: | SFIR | | 四角碼: | 7336.0 | 一字全碼: | tai2matai | 一字雙碼: | tamata | 一字單碼: | tmt | 漢字結構: | 左(中)右 | 漢字層次: | 6 | | 筆畫: | 一丨一一丨????丶丶丶丶????丶丨????一 | 筆順編號: | 121125444454251 | 筆順讀寫: | 橫竪橫橫竪折捺捺捺捺折捺竪折橫 | 他人筆順: | 121125444454251 | | 部件組構: | 馬((一丨(二(一一)丨)????)灬((丶丶丶)丶))台(厶(????丶)口(冂(丨????)一)) |
|
|
駘 tái 駘 dài 均見“駘”。 筆畫數:15; 部首:馬; 筆順編號:121125444454251 |
|
1.馬嚼子脫落。 2.劣馬。 3.喻庸纔。 4.踐踏。 5.用同「鮐」。「駘背」即「鮐背」,老壽。 6.疲鈍。 7.[駘蕩]舒緩放蕩。也單用。又引申為寬大之意。 8.[駘騃]馬不進。 9.古邑名。春秋時齊地,故治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 10.古國名。後稷始封。故治在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11.姓。 |
|
亥集上 【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玉篇】駑馬銜脫也。【崔寔政論】馬駘其銜。 又駘蕩,曠遠也。 又地名。【左傳·昭九年】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註】駘在始平武功縣。又【哀六年】遷孺子於駘。【註】駘,齊邑。【釋文】他纔反。又徒來反。 又神名。【韻會】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臺駘。又人名。【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義同。 又【廣韻】徒亥切【集韻】【正韻】蕩亥切,????音待。【玉篇】駘蕩,廣大意。 又【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駘蕩。 又【廣韻】疲也,鈍也。 又【類篇】駘騱,馬不進也。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音義】駘音殆。李雲:哀駘,醜貌。它,其名也。 又與跆同。【史記·天官書】兵相駘籍。【前漢書】作跆。考證:〔【左傳·昭九年】駘芮岐畢。〕 謹照原文駘上增魏字。〔【哀六年】遷儒子於駘。〕 謹照原文儒子改孺子。 |
|
編號:6199 馬銜脫也。從馬臺聲。 徒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