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更多詳解·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繁異體:  (????)拼音: bēi, bì, pō, pí部首: 阝阜總筆畫: 7部外筆畫: 5UTF-8: E9 99 82
 
UTF-16: 9642UTF-32: 00009642GB 2312: 5873GB 12345: 5873Big 5: AB40倉頡: NLDHE
 
四角碼: 7424.7一字全碼: bei1fupi一字雙碼: befupi一字單碼: bfp漢字結構: 左(中)右漢字層次: 4
 
筆畫: ????丨乛丿丨????㇏筆順編號: 5253254筆順讀寫: 折竪折撇竪折捺他人筆順: 5253254
 
部件組構: 阝(????丨)皮((乛丿丨)又(????㇏))
簡單解釋
  
  bēi
  池塘:塘。池。千頃之
  水邊,水岸:東海之
  山坡,斜坡:“北鴉陣黑,捨西捨東楓葉赤”。
  
  筆畫數:7;
  部首:阝;
  筆順編號:5253254
詳細解釋
  
  bēi
  【名】
  (形聲。從阜,皮聲。字亦作坡。本義:山坡;斜坡)
  同本義〖slope〗
  ,阪也。——《說文》
  百姓曼衍淫荒之。——《淮南子·俶真》
  北鴉陣黑,捨西捨東楓葉赤。——宋·陸遊《思故山》
  池塘〖smallpond〗
  毋漉池。——《禮記·月令》。註:“畜水曰。”
  唐污庳。——《國語·周語》
  夫尋常之污,不能溉澤。(小水坑裏的水,不能灌滿大的池澤。)——《????鐵論·貧富》
  又如:塘(水塘);
  湖泊〖lake〗
  十頃之。——《淮南子·說林》
  後又穿長安城,引內灃水註第中大以行船。——《漢書》
  邊際;旁邊〖boudary〗
  彼澤(水聚集的地方)之,有蒲與荷。——《詩·陳風·澤
  故濱於東海之。——《國語·越語》。註:“崖也。”
  騰雨師,灑路(旁)。——《漢書·禮樂志》
  另見pí;pō
  
  
  pí
  ——“黃”(Huángpí):縣名,在湖北
  另見bēi;pō
  
  
  pō
  另見bēi;pí
  
  
  pōtuó
  〖withupsanddowns〗傾斜,不平坦
  〖step〗∶臺階
更多簡解
  
  (形聲。從阜,皮聲。字亦作坡。本義山坡;斜坡)
  同本義
  ,阪也。--《說文》
  百姓曼衍淫荒之。--《淮南子·俶真》
  北鴉陣黑,捨西捨東楓葉赤。--宋·陸遊《思故山》
  池塘
  毋漉池。--《禮記·月令》。註畜水曰。”
  唐污庳。--《國語·周語》
  夫尋常之污,不能溉澤。(小水坑裏的水,不能灌滿大的池澤。)--《????鐵論·貧富》
  又如塘(水塘);
  湖泊
  十頃之。--《淮南子·說林》
  後又穿長安城,引內灃水註第中大以行船。--《漢書》
  邊際;旁邊
  
  
  bēi 1.堤防;堤岸。 2.指築堤防。 3.池塘湖泊。 4.壅塞。 5.山坡。 6.旁邊,邊際。 7.靠近。 8.沿着,順着(河岸)。
  bì 1.傾危。 2.偏頗,邪僻不正。
更多詳解
   bei
  部首 阝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07
   3
  pō
  另見bēi;pí
  
  pōtuó
  (1)
  [with ups and downs] 傾斜,不平坦
  (2)
  [step]∶臺階
  1
  bēi ㄅㄟˉ
  (1)
  池塘~塘。~池。千頃之~。
  (2)
  水邊,水岸東海之~。
  (3)
  山坡,斜坡~南~北鴉陣黑,捨西捨東楓葉赤”。
  鄭碼yxi,u9642,gbkdae9
  筆畫數7,部首阝,筆順編號5253254
康熙字典
戌集中  【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說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澤鄣也。【風俗通義】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皆以漑灌。【書·禹貢】九澤旣。【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池。【註】畜水曰。 又地名。【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註】展,許地。又【昭十三年】次於魚。【註】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又【正字通】黃,縣名,今黃州府。 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灑路。【註】路,路傍也。 又【集韻】或作波。【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又【灌夫傳】池田園。【前漢書】????作波。又【前漢·景十三王傳】遊雷波。【註】波讀爲。雷名。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池,旁頹貌。 又【集韻】【韻會】????滂禾切,音坡。【集韻】與????同。????陀,不平也。【爾雅·釋地】者曰阪。【揚子·方言】,衺也,????、楚、荊、揚曰。【釋名】山旁曰,言陁也。【玉篇】陀,靡迆也。【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爲。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葉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攺頗爲,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博雅】陁,衰也。 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陁,不平。 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音賁。【玉篇】傾也,邪也。【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易·泰卦】無平不,無往不復。【周禮·春官·典同】聲散。【史記·五宗世傢】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故莫留邯鄲。
說文解字
編號:9576  阪也。一曰沱也。從????皮聲。 彼爲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