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簡異體:  ()拼音: 部首: 總筆畫: 10部外筆畫: 5
 
UTF-8: E7 9B 89UTF-16: 76C9UTF-32: 000076C9Big 5: D2CC倉頡: HDBT
 
四角碼: 2010.1一字全碼: he2hemin一字雙碼: hehemi一字單碼: hhm漢字結構: 上(中)下
 
漢字層次: 5筆畫: 丿一丨丿㇏丨????丨丨一筆順編號: 3123425221筆順讀寫: 撇橫竪撇捺竪折竪竪橫他人筆順: 3123425221
 
部件組構: 禾(丿木(十(一丨)八(丿㇏)))皿(????(冂(丨????)丨丨)一)
簡單解釋
  
  hé
  古代酒器,用青銅製成,多為圓口,腹部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溫酒或調和酒水的濃淡。盛行於中國商代後期和西周初期。
  
  筆畫數:10;
  部首:皿;
  筆順編號:3123425221
詳細解釋
  
  hé
  【名】
  古器名〖ancientutensil〗。青銅製,圓口,深腹,三足。為酒水調和之器,用以節制酒之濃淡。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
  
  
  hé
  【動】
  調味。後作“和”〖flavour〗。如:調(調味)
更多簡解
  1.古器名。青銅製,為酒水調和之器,用以節制酒之濃淡。 2.調味。後作「和」。 3.調味的器皿。
康熙字典
午集中  【唐韻】戸戈切【集韻】鬍戈切,????音禾。【說文】調味也。【廣韻】調五味器。【博古圖】商有阜父丁,執戈父癸。周有單從,嘉仲,竜首,雲雷,三螭,蛟螭,麟,螭虯,粟紋,細紋熊足。漢有鳳,螭首虯紋,凡一十四器。其款識或謂之彝,或謂之尊或謂之卣,取調和五味之義則一也。 又【廣韻】【集韻】????鬍臥切,禾去聲。義同。 【玉篇】今作和。
說文解字
編號:3136  調味也。從皿禾聲。 戶戈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