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更多詳解·康熙字典

繁異體:  ()拼音: dǎn, shàn部首: 扌手
 
總筆畫: 11部外筆畫: 8UTF-8: E6 8E B8
 
UTF-16: 63B8UTF-32: 000063B8GB 2312: 2107
 
倉頡: QCWJ四角碼: 5805一字全碼: dan3shoudan
 
一字雙碼: dasoda一字單碼: dsd漢字結構: 左(中)右
 
漢字層次: 6筆畫: 一亅一丶丿丨????一一一丨筆順編號: 12143251112
 
筆順讀寫: 橫竪橫捺撇竪折橫橫橫竪他人筆順: 12143251112
 
部件組構: 扌((一亅)一)单(丷(丶丿)(日(冂(丨????)二(一一))十(一丨)))
 
簡單解釋
  
  (
  dǎn
  用雞毛或布條綁成的除塵用具:子。帚。甩子。
  用子輕輕拂打或抽:得很幹淨。
  
  
  (
  shàn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緬甸民族之一,大多數居住在邦。
  
  筆畫數:11;
  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43251112
詳細解釋
  
  
  dǎn
  【動】
  拂去〖brush;whisk〗。如:衣裳;塵(洗塵);筆(擔筆。一種用塵、細粉的羊毫筆)
  篩〖sieve〗
  無皮的羅兒三遍。——《中國民謠資料·孟薑女》
  另見shàn
  
  
  dǎnpíng
  〖whishvask〗用來插子的瓶,形製高,頸小腹大
  
  dǎnzi
  〖whisk;duster〗用雞毛或布等捆在柄上捆紮成的除塵工具。如:雞毛
  
  
  shàn
  【名】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theDai(Tai)nationality〗
  古國名〖Shanstate〗。故城一般認為在今緬甸
  ,西南夷國名。——《集韻》
  另見dǎn
更多簡解
  
  拂去
  篩
  無皮的羅兒三遍。--《中國民謠資料·孟薑女》
   shan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古國名
  ,西南夷國名。--《集韻》
   dǎn用子之類的東西輕輕拂掃或拍打,以去掉器物上的灰塵等~桌子、~衣服。又見shàn。
  【子】用雞毛或布條等綁成的除去灰塵的用具。
  )shàn
  ⒈〈古〉我國對傣族的稱呼。
  chán 1.牽引。 2.相纏不去。參見""。 3.調戲。
  tān 1.持不堅;癱倒。
  dàn 1.觸。 2.用同"彈"。
更多詳解
   dan
  部首 扌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11
  
  whisk;
  1
  (1)
  
  dǎn
  (2)
  拂去 [brush;whisk]。如衣裳;塵(洗塵);筆(擔筆。一種用塵、細粉的羊毫筆)
  (3)
  篩 [sieve]
  無皮的羅兒三遍。--《中國民謠資料·孟薑女》
  另見shàn
  
  dǎnpíng
  [whish vask] 用來插子的瓶,形製高,頸小腹大
  
  dǎnzi
  [whisk;duster] 用雞毛或布等捆在柄上捆紮成的除塵工具。如雞毛
  2
  shàn
  (1)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the dai (tai)nationality]
  (2)
  古國名 [shan state]。故城一般認為在今緬甸
  ,西南夷國名。--《集韻》
  另見dǎn
  1
  (
  dǎn ㄉㄢˇ
  (1)
  用雞毛或布條綁成的除塵用具~子。~帚。~甩子。
  (2)
  用子輕輕拂打或抽~得很幹淨。
  鄭碼duke,u63b8,gbkb5a7
  筆畫數11,部首扌,筆順編號12143251112
  whisk;
  2
  (
  shàn ㄕㄢ╝
  (1)
  中國史書上對傣族的一種稱呼。
  (2)
  緬甸民族之一,大多數居住在邦。
  鄭碼duke,u63b8,gbkb5a7
  筆畫數11,部首扌,筆順編號12143251112
康熙字典
卯集中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但上聲。【說文】提持也。【揚子·太????經】何福滿肩,提禍。【註】,敬也。何福持禍而自儆戒也。 又【唐韻】徒幹切【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檀。觸也。 又與彈通。鼓絃也。 又國名。【後漢·西南夷傳】國,西南通大秦。 又【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案切,????音憚。亦觸也。 又【唐韻】市連切【集韻】時連切,????音蟬。援,牽引也。 又【集韻】澄延切,音纏。相纏不去也。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日逐王先賢來降。 又亭年切,音田。陼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南望陼。 又他幹切,音灘。持不堅也。 又旨善切,饘上聲。排急也。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