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單解釋·詳細解釋
·更多簡解·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簡異體:  ()繁異體:  (???? )拼音: ài, yì, nì, nǐ部首: 忄心總筆畫: 17
 
部外筆畫: 14UTF-8: E6 87 9DUTF-16: 61DDUTF-32: 000061DD倉頡: PPKO
 
一字全碼: ai4xinyi一字雙碼: aixiyi一字單碼: axy漢字結構: 左(中)右漢字層次: 8
 
筆畫: 丶丶丨丿乚丿一一丿㇏丶乛丨一丿㇏筆順編號: 44235311345452134筆順讀寫: 捺捺竪撇折撇橫橫撇捺折捺折竪橫撇捺他人筆順: 44235311345452134
 
部件組構: 忄(丶丶丨)疑(????(匕(丿乚)矢(丿天(一大(一人(丿㇏)))))龴(丶)疋(乛龰(⺊(丨一)丿㇏)))
簡單解釋
  
  ài
  癡呆。
  惶恐。
  中止。
  
  
  yì
  有見識,懂事。
  
  
  nǐ
  古同“擬”。
  
  筆畫數:17;
  部首:忄;
  筆順編號:44235311345452134
詳細解釋
  1.癡呆。 2.惶恐。 3.中止。 4.小兒懂事的樣子。 5.同「擬」。
更多簡解
  懝ài 1.惶恐。
康熙字典
卯集上  【唐韻】五漑切【集韻】牛代切,????音礙。【說文】駭也。一曰惶也。或書作????。 又【集韻】偶起切。度也。本作擬,或從心。 又【廣韻】魚力切【集韻】鄂力切。【說文】小兒有知也。本作㘈,或從心。
說文解字
編號:6794  騃也。從心從疑,疑亦聲。一曰惶也。 五漑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