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
|
| 繁異體: | (佊) | 拼音: | bǐ | 部首: | 彳 | | 總筆畫: | 8 | 部外筆畫: | 5 | UTF-8: | E5 BD BC | | UTF-16: | 5F7C | UTF-32: | 00005F7C | GB 2312: | 1743 | | GB 12345: | 1743 | Big 5: | A9BC | 倉頡: | HODHE | | 四角碼: | 2424.7 | 一字全碼: | bi3chipi | 一字雙碼: | bicipi | | 一字單碼: | bcp | 漢字結構: | 左(中)右 | 漢字層次: | 4 | | 筆畫: | 丿丿丨乛丿丨????㇏ | 筆順編號: | 33253254 | 筆順讀寫: | 撇撇竪折撇竪折捺 | | 他人筆順: | 33253254 | | 部件組構: | 彳(丿亻(丿丨))皮((乛丿丨)又(????㇏)) | | |
|
|
| | 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
彼
bǐ
那,那個:彼岸。此起彼伏。
他,對方:知己知彼。彼此。
己此
筆畫數:8;
部首:彳;
筆順編號:33253254 | | 彼
bǐ
【代】
(形聲。從彳,皮聲。“彳”(chì)。本義:流行、傳播,施加)
那,與“此”相對〖that〗
彼,對此稱彼也。——《玉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詩·魏風·伐檀》
此土延續石耳。——宋·瀋括《夢溪筆談》
又如:彼此騰倒着做(彼此交換。駡西門慶與書童有染,而書童又與李瓶兒有染);彼蒼(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個事物〖theother;the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們〖theotherpart〗
彼與彼年相若也。——唐·韓愈《師說》
幸而殺彼,甚善!——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彼岸
bǐ’àn
〖theothershore〗∶另一邊,對岸
大西洋彼岸
〖realm〗∶比喻所追求和嚮往的一種境界
到達理想的彼岸
〖Faramita〗∶佛教。認為脫離塵世煩惱、取得正果之處
彼蒼
bǐcāng
〖bluesky;Heaven〗天的代稱。《詩·秦風·黃鳥》:“彼蒼者天。”蒼,天色
幸彼蒼默佑。——《廣州軍務記》
彼此
bǐcǐ
〖eachother;bothparties;oneanother;youandI〗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鑒》
彼此彼此
bǐcǐbǐcǐ
〖somustyou;sohaveyou;sodoyou〗∶常用做客套話,表示大傢一樣
您辛苦啦!——彼此彼此
〖allthesame〗[方言]∶含義是:大傢一樣
反正大傢都是二級工,彼此彼此
彼等
bǐděng
〖they〗不包括說話的人或作者在內的一群非特指的人或勢力;尤指對說話者或寫作者所強加的那不受歡迎的限製行為或决定應該負責的一群人或勢力
彼人
bǐrén
〖thatperson〗那人
彼時
bǐshí
〖thattime〗那個時候
彼一時,此一時
bǐyīshí,cǐyīshí
〖thatwasonesituation,andthisisanother;timeshavechanged〗指時間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了 | | 彼
(形聲。從彳,皮聲。彳”)。本義流行、傳播,施加)
那,與此”相對
彼,對此稱彼也。--《玉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詩·魏風·伐檀》
此土延續石耳。--宋·瀋括《夢溪筆談》
又如彼此騰倒着做(彼此交換。駡西門慶與書童有染,而書童又與李瓶兒有染);彼蒼(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個事物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們
彼與彼年相若也。--唐·韓愈《師說》
幸而殺彼,甚善
彼 bǐ
①那;那個此一時~一時。
②對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煩惱苦難好比中流,超脫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邊;對岸。
③比喻所嚮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蘇聯列寧格勒市的舊稱。1914年以前叫聖彼得堡。參見【列寧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國沙皇。在位期間(1682-1725),曾秘密到西歐考察,回國後實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並積極對外擴張,占領波羅的海出海口
和裏海沿岸地區。因不斷徵兵和增加賦稅,導致國內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義。
【彼得與狼】交響童話。普羅科菲耶夫作於1936年。作品寫彼得在小鳥的幫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話故事。樂麯通俗,表現力強。 | | 彼 bi
部首 彳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08
彼
that; those;
彼
bǐ
(1)
(形聲。從彳,皮聲。彳”(chì)。本義流行、傳播,施加)
(2)
那,與此”相對 [that]
彼,對此稱彼也。--《玉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詩·魏風·伐檀》
此土延續石耳。--宋·瀋括《夢溪筆談》
(3)
又如彼此騰倒着做(彼此交換。駡西門慶與書童有染,而書童又與李瓶兒有染);彼蒼(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4)
另一個事物 [the other;the 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5)
又如由此及彼
(6)
他,他們 [the other part]
彼與彼年相若也。--唐·韓愈《師說》
幸而殺彼,甚善!--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彼岸
bǐ àn
(1)
[the other shore]∶另一邊,對岸
大西洋彼岸
(2)
[realm]∶比喻所追求和嚮往的一種境界
到達理想的彼岸
(3)
[faramita]∶佛教。認為脫離塵世煩惱、取得正果之處
彼蒼
bǐcāng
[blue sky;heaven] 天的代稱。《詩·秦風·黃鳥》彼蒼者天。”蒼,天色
幸彼蒼默佑。--《廣州軍務記》
彼此
bǐcǐ
[each other;both parties;one another;you and i]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鑒》
彼此彼此
bǐcǐ bǐcǐ
(1)
[so must you;so have you;so do you]∶常用做客套話,表示大傢一樣
您辛苦啦!--彼此彼此
(2)
[all the same] [方]∶含義是大傢一樣
反正大傢都是二級工,彼此彼此
彼等
bǐděng
[they] 不包括說話的人或作者在內的一群非特指的人或勢力;尤指對說話者或寫作者所強加的那不受歡迎的限製行為或决定應該負責的一群人或勢力
彼人
bǐrén
[that person] 那人
彼時
bǐshí
[that time] 那個時候
彼一時,此一時
bǐ yīshí,cǐ yīshí
[that was one situation,and this is another;times have changed] 指時間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了
彼
bǐ ㄅㄧˇ
(1)
那,那個~岸。此起~伏。
(2)
他,對方知己知~。~此。
鄭碼oixi,u5f7c,gbkb1cb
筆畫數8,部首彳,筆順編號33253254 | | 寅集下 【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上聲。【說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對此之稱。【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又外之之詞。【論語】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又【廣韻】????也,邐也。 | | 編號:1230 往,有所加也。從彳皮聲。 補委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