垻
|
| 簡異體: | 壩 | 拼音: | bà, bèi | 部首: | 土 | 總筆畫: | 10 | 部外筆畫: | 7 | | UTF-8: | E5 9E BB | UTF-16: | 57BB | UTF-32: | 000057BB | 倉頡: | GBUC | 一字全碼: | ba4tubei | | 一字雙碼: | batube | 一字單碼: | btb | 漢字結構: | 左(中)右 | 漢字層次: | 6 | 筆畫: | 一丨一丨????一一一丿㇏ | | 筆順編號: | 1212511134 | 筆順讀寫: | 橫竪橫竪折橫橫橫撇捺 | 他人筆順: | 1212511134 | | 部件組構: | 土(十(一丨)一)貝(目(冂(丨????)三(一二(一一)))八(丿㇏)) |
| | 垻
bà
同“壩”。
筆畫數:10;
部首:土;
筆順編號:1212511134 | | 1.我國西南地區稱平地或平原為「垻」。 2.在山𠔌或河流中攔水的堰埂。 3.坡。 | | 垻bà1.同"壩"。 | | 醜集中 【集韻】博蓋切,音貝。障水堰也。今人謂堰埭曰垻。 又【廣韻】【集韻】????必駕切,音霸。蜀人謂平川曰垻。【黃庭堅詩】君傢冰茄白銀色,殊勝垻裏紫彭亨。 一作灞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