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褒贬
天問: 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
石壕吏(陝縣有石壕鎮): 寓褒貶於敘事,既節省了很多筆墨,又毫無概念化的感覺。
哭韋大夫之晉: 春秋褒貶例,名器重雙全。
題桃花夫人廟: 情一嘆:“可憐金𠔌墜樓人!”然而褒貶俱在此中,令人覺得語意深遠。
遊太平公主山莊: 骨子裏卻深寓褒貶
上武元衡相公: 褒貶唐書天歷上,
和樂天贈樊著作: 以是曰褒貶,不如都無焉。
秋堂夕: 褒貶貽愛憎。
白牡丹(一作長安牡丹): 不加一句褒貶,不作任何說明,而寓意自顯。
憶揚州: 本有褒貶兩義,這裏因明月惱人,有抱怨意。
酬孫發: 從來一字為褒貶,二十八言猶太多。
水調歌頭: 或者對他的辭賦有所褒貶,自是別出心裁,棋高一着。
高陽臺(落梅): 後人對這首詞雖然褒貶不一,但從總體看來,詞中那些似乎不相連屬的字面的深層
滿江紅(淳祐已酉良月,自淦入桂,艤舟溪滸,有感而作): 文章褒貶添悲壯。
御筆賜字詩: 片言褒貶賢愚分。
次韻方去言用予喜歸韻見寄三首: 是非誰辦筆褒貶,鴻燕屢驚春去來。
學詩吟十首: 榮辱係褒貶,與詩美刺侔。
禮部尚書洪公輓歌詞: 春秋褒貶藉調人。
題武昌鄭判官直節亭: 褒貶約魯史,終古垂不刊。
梁源異鬆圖行為臺州趙別駕作: 褒貶萬態如春秋。
次王玠投贈韻三首: 不能直筆公褒貶,安敢高談到畫珊。
大行皇帝輓詩六首: 聖筆嚴褒貶,臣材豈擬倫。
雜興: 孔筆褒貶嚴,舜歌賡載難。
讀中興碑: 漫嗟褒貶跡,孰繼老汾陽。
和夔峽張憲白帝城懷古: 史官褒貶浪文章。
首尾吟: 皇王旁伯經褒貶,雪月風花未品題。
覺範和尚塔在同安: 褒貶抑揚,流行坎止。
雪西施: 褒貶何昏蒙。
友人元敏示以三題乃賡而和之: 雖無褒貶口,
晉康陳生傢世以孝悌聞有異木連理生其庭旌表門不果王禹玉為之還應詩於朝之士大夫以紀之: 然後明褒貶
春秋贊: 褒貶一字。
賜馬廷鸞四首: 是非褒貶寓深意,理亂安危燭未形。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