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柳池
二十四诗品: : 杨柳楼台。
乐府古题要解: : 》、《黄鹄吟》、《陇头吟》、《折杨柳》、《望行人》等十曲,皆无其词。
诗人主客图: : 兒歌杨柳叶,妾拂石榴花。
诚斋诗话: : 人犹在玉关西。"《折杨柳》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皆佳句也。如介甫云:"更无
优古堂诗话: : :"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乃悟林和靖《梅》诗"屋檐斜入一枝低"之句所本。 ○秋
藏海诗话: : "庾信《柳枝词》案:《庾集》作《杨柳歌》。
梅磵诗话: : 湾好,占得西关佳致。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溪山信美,叹陈迹犹存,前贤已往,论证
升庵诗话(1-7): : 无名氏《春词》云:"杨柳袅袅随风急,西楼美人春梦中,绣帘斜卷千条入。"一作《杨妃舞曲》,
升庵诗话(8-14): : 梁元帝阳云馆柳诗 "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枝边通粉色,叶底映红巾。带日交窗影,西风扫隙
卷二: : 杨柳依依。
卷五: : "天边杨柳虽无数,短叶长条非故园","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前朝
卷八: : "又宣宗因见伶官歌白《杨柳枝词》:"永丰坊里千条柳。
国雅品: : 有“落花与紫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不至于邓仿“齐飞”“一色”成句,不以为病。今来义用
四溟诗话: : ’玄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
归田诗话: : 公侄也。词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盖得公所传也。此二句,勾栏中多用作门对
逸老堂诗话: : 警联云:‘啄花莺坐水杨柳,雪藕人歌山鹧。’极为杨铁崖所称许。”余记宋白玉蟾有《春日游冶》
麓堂诗话: : “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岂不佳?终不似唐人句法。“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有何深
诗镜总论: : 人无此物态。梁元《折杨柳》“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唐人无此神情。邵陵王《见姬人》“却
薑斋诗话: : 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式卷三: : 杨柳春风生。
词品: : 幸草堂诗馀可证。 杨柳索春饶 张小山小桃红词云:“一汀烟柳索春饶。添得杨花闹。盼杀归
全唐诗话续编: : 人话归故山〉诗云:『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飞。』亦不减『倚楼』之句。至于〈献李仆射
全唐诗话: : 美萧慤‘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
温公续诗话: : 菰蒲纔熟杨柳黄。
中山诗话: : 菰蒲纔熟杨柳黄。
竹坡诗话: : 作集句云:“扬子江头杨柳春,衣冠南渡多崩奔。
彦周诗话: : 读。如「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锻炼至此,自唐以来,无人能及也。退之云:「齐、梁及陈、
韵语阳秋(1-7): : 寺。见于其它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杨子渡对越王台者甚多。盖其源不长,其流不远,则波澜不至
韵语阳秋(8-14): : 刘梦得云:“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
韵语阳秋(15-20): : 儿名柳枝,所谓“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是也。韩退之侍儿亦名柳枝,所谓“别来杨柳
卷二: : 公词所谓“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者。
卷八: :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