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折柳
兰陵王: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
感皇恩: 免如攀折柳
东方未明: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赠,还常常写诗文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借
出塞: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塞下曲六首: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桥。
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劳劳亭: 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
汴河怀古: 《折柳》孤吟断杀肠。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吴歈工折柳,楚舞旧传芭。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望驿台(三月三十日): 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 折柳送别。
次韵坦夫见惠长句: 明朝折柳作马箠,想见杯盘咄嗟具。
送薛乐道知郧乡: 折柳不对千里驹。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折柳当马策。
题李亮功家周昉画美人琴阮图: 跨马欲折柳
雨中花: 忍过阳台折柳,难凭陇驿传梅。
奉和别越王: 管声依折柳,琴韵动流波。
塞外三首: 折柳悲春曲,吹笳断夜声。
折柳篇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 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闺怨: 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
塞下曲六首(其一):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
赠康老人洽: 折柳寻花送落晖。
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 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钢目为折柳
折杨柳(一作和练秀才杨柳,一作戴叔伦诗):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
秋思赠远二首: 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
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钢目为折柳
和秘书崔少监春日游青龙寺僧院: 晓起攀花折柳枝。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