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咏史诗
升庵诗话(1-7): : 公曰:"近日兒童村学教以胡曾《咏史诗》,入门先坏了声口矣。
钝吟杂录: : 或曰咏史诗,则可矣,不应曰乐府也。
全唐诗话: : 曾有《咏史诗》百篇行于世。
彦周诗话: : 尝作〈咏史诗〉曰:「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
韵语阳秋(1-7): : ”盖用左太冲《咏史诗》“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也。
韵语阳秋(8-14): : ”后又有《咏史诗》云:“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艇斋诗话: : 荆公咏史诗,最于义理精深。
夜泊牛渚怀古: : 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
题桃花夫人庙: : 清人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提出咏史诗两条标准,一是思想内容要“出己意”,一是
题乌江亭: : 写了这首咏史诗
题木兰庙: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
古今诗话(二): : 曰:“又记得《咏史诗》云:‘汉家青史上⑧,计拙是和亲。
卷二: : 四二、江遵咏史诗
杨时诗话: : 以其所著咏史诗二编属予为序。
卷二: : 王仲宣《咏史诗》:“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
卷五: : 书中将咏史诗及《三良诗》、《四愁诗》等单篇作品作为文体阐说,说明当时文体概
闽川闺秀诗话: : 喜作咏史诗,有《读明史》数首云:“逐鹿张陈各拥兵,朱家天授象分明。
陈子昂: : 似乎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一首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
苏颋: : 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
司空曙: : 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吕温: : 这首咏史诗是作者经过刘郎浦时,听说此地是三国时刘备到东吴迎亲的地方,有所
刘禹锡: :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
温庭筠: : 这是一首咏史诗
李商隐: : 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
郑畋: : 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怀古绝句十首(第五十一回): :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
9.陈子昂:感遇诗(上): : 历代都有诗人作咏史诗,绝大部分是借古讽今的比兴体。
34.李白:五言律诗三首: : 咏史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事实,怀古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
55.王建:宫词八首: : 例如晚唐时有胡曾作《咏史诗》一百首,评赞一百个历史人物,罗虬作《比红儿诗》
82.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 : 但他以为这是一首咏史诗,却未免差错。
91.三家咏史诗十首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