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儿福
  生得脸儿福相。  
  [二煞] 比及他这曲权儿岁寒成松柏,闪得我这莲子花乾枯了老骨揣。终有个人急偎亲,否极生泰。怕孩儿福至心灵,便是我苦尽甘来。急去不了斗筲之器,倒不了粪土之墙。坏不了朽木之材。这廝不分个菽麦,恨不的揽尽世间财。  
  (正末同旦、俫儿上,云)小生姓赵名鄂字天翼,郑州人也。嫡亲的三口儿家属,大嫂李氏,孩儿福童,年七岁也。去岁撺过卷子,小生造物低,闭了选场,在状元店中修习一年。今年春榜动,却去应举去。在这店中住了许多时,房钱都少下他的,可怎生是好?(店小二上叫门科,云)开门!开门!(旦云)我开了这门。哥哥做甚么?(店小二云)秀才,看你这等也不能够发迹。嫂嫂,你问他要纸休书,拣着那官员大户财主,别嫁一个,我与你做媒人。(旦云)哥哥,我心里也是这般说。赵鄂,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甚么与他?你则是不肯上朝求官应举去!得了官,我便是夫人哩!(俫儿云)爹爹,我肚里饥了也。(旦云)你也养活不的我,将休书来!(店小二云)将房钱来!(正末云)我则今日求官应举去,我为官,你便是夫人哩。(旦云)我等着夫人哩。(店小二云)秀才,你若得了官,我便准备着果盒酒儿,与你挂红。(正末云)我若不得官,我也不回来。(唱)  
  (正末引张千上,开)某是郑州奉宁军人氏,姓岳,岳寿便是。在这六房中做一个都孔目,人顺口叫我做岳孔目。嫡亲三口儿,浑家李氏,孩儿福通。早起晚息,多亏张千这个兄弟。这六房中若不是我和兄弟呵怎可,咱是一体。张千呵!  
  (魂子云)孩儿是个秀才。(正末云)兀那鬼魂,你将那屈死的词因,备细诉来,老夫与你做主。(魂子云)孩儿每姓郭名成,本贯河中府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有一双父母年高,浑家李氏。我因做了一个恶梦,去市上算卜,道我有一百日血光之灾,千里之外,可以躲避。小生来到家中,辞别了父母,一来躲避灾难,二来进取功名。行至中途,时遇冬天,风又大,雪又紧,在一个小酒务儿里饮酒。正撞着权豪势要的庞衙内,强夺了我生金阁儿,又要我浑家为妻。见小生不从,将我铜铡下,一命身亡。我一灵儿真性不散,投至的见爷爷呵。可怜我这等冤枉,天来高,地来厚,海来深,道来长。(词云)因此一点冤魂终不散,日夜飘飘枉死城。只等报得冤来消得恨,才好脱离阴司再托生。即今上元节令初更候,正遇庞姓无徒出看灯。被我绕着街头追索命,吵的游人大小尽担惊。也是千难万难得见南衙包待制,你本上天一座杀人星。除了日间剖断阳间事,到得晚间还要断阴灵。只愿老爷怀中高揣轩辕镜,照察我这悲悲痛痛,酸酸楚楚,说无休诉不尽的含冤负屈情。(正末云)兀那鬼魂,到明日我与你做主。你且退者。(魂子云)娄青哥哥,你还送我一送儿去,我有些怕鬼。(娄青云)口走!(魂子下)(正末云)天已明了也。张千,抬出放告牌去。(张千云)理会的。(旦儿领俫儿上,云)冤枉也。(正末云)张千,是甚么人声冤?着他过来。(张千云)兀那妇人,你过去当面。(旦儿同俫儿见正末跪科,云)(正末云)兀那妇人,你为何声冤?说你那词因来。(旦儿云)小妇人是河中人,唤做李幼奴。大人可怜见,我告着庞衙内,强要了我生金阁儿,又逼我为妻,将俺男儿郭成杀坏了。这个是嬷嬷的孩儿福童,将他母亲推在八角琉璃井里死了。望青天老爷与小妇人做主咱。(正末唱)  
  【九转】便写与生时年纪,不曾道差了半米。未落笔花笺上泪珠垂,长吁气呵软了毛锥,忄西惶泪滴满了端溪。(小末云)他去了多少时也?(副旦唱)十三年不知个信息。(小末云)那时这小的几岁了?(副旦唱)相别时恰才七岁,(小末云)如今该多少年纪也?(副旦唱)他如今刚二十。(小末云)你可晓的他在那里?(副旦唱)恰便似大海内沉石。(小末云)你记的在那里与他分别来?(副旦唱)俺在那洛河岸上两分离,知他在江南也塞北?(小末云)你那小的有甚么记认处?(副旦唱)俺孩儿福相貌双耳过肩坠,(小末云)再有甚么记认?(副旦云)有、有、有,(唱)胸前一点朱砂记。(小末云)他祖居在何处?(副旦唱)他祖居在长安解库省衙西。(小末云)他小名唤做甚么?(副旦唱)那孩儿小名唤做春郎身姓李。  
  【尾声】长吁短叹三千度,旧恨新愁几万科,不证果相思对谁诉。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但能够殢雨尤云那些儿福  
 

谁曾经,望着那葱茏的山腰,
葱茏里掩映着,一带红墙,
不曾享受过,幽闲的圣味——
氤氲地,漾起来一丝遐想?

在那里起居的,或男或女,
都说是脱去了,许多索累;
在他们深潭古井般的心中,
却象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

是西方的,太行的余脉,
有两座无名的高山,遥遥峙立;
一个是佛院,一个是尼庵,
两座山腰里,抱着这两个庙宇。

在二百年前,尼庵里一个少尼,
绣下了一张珍奇的帷幔;
每当乡中进香的春节,
却在对面的僧院里展览,

这又错综,又神秘的原由,
出自乡人们单纯的话里——
出向少尼在十七岁的时节,
就跪在菩萨龛前,将乌丝剃去。

她的父母,是朱门旧户,
她并不是,为了饥寒;
她虽然多病,但是也不曾
在佛前,许下了什么夙愿。

她只是在一个,梅蕊初放的月夜里,
暗暗地离掉了,她的家园,
除了她隐隐深潜的,痛苦,聪明,
便是莺鸟儿,替人间诉说忧怨。

她不知入了,多少迷路,
走得月儿圆圆地,落在西方;
云雀的声中,把她引到这座庵前,
庵前一潭泓水,微微荡漾。

终不象在人间,能享清福——
在水认识了,她的娟丽,
她毅然地走入尼庵中
情愿把青春的花叶,化作枯枝。

老尼含笑意向她说,
「你既然发愿,我也不能阻你,
从此把一切的妄念,都要除掉,
这不能比作寻常的儿戏!

「虽说你觉得,苦海无边,
倒底是谁,将你这年轻的人儿提醒
就使你在我的面前不肯说,
在佛前忏悔时,也要说明!」

「我的师,并没有人将我提醒;
我只是无意中,听见了一句——
说将来同我共运命的那个人,
是一个又丑陋,又愚蠢的男子。」

「无奈婚约,早被父母写定,
婚筵也正由亲友筹划;
他们嘻嘻笑笑,忘了我的时候,
我只好背了他们,来到这座山中。」

「我的师,这都是真实的话,
我相信你,同信菩萨一样;
我情愿消灭了,一切热念,
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

「泪珠儿随着清脆的语声,
一滴滴,一字字,湿遍了衣襟。
老尼说,「你削去烦恼丝,
泪珠儿也要随着恼消尽!」

恼人的春风,才吹绿了山腰,
凄凉的秋雨,又淋病了檐前的弱柳;
人世间不知又起了,多少纷纭,
尼庵总是静静地没有新鲜,没有陈旧。

只有那暮鼓晨钟,经声佛号,
不知是将人唤醒,还是引人入梦?
她的心儿随着形骸消瘦,
可是没有泪的眼前,更觉朦胧。

过了一天,恰便似过了一年,
眼看就是一年了,回头又好象一天;
水面上早已结了寒冰,
荒凉与寂寞,也来自远远的山巅。

正午的阳光,初春般的温暖,
熙熙的白鸽儿,在空际飞翔;
翩翩地,来了青年的兄妹,
说是奉了母命,来拜佛进香。

她看着那俊秀青年的眉端,
蕴着难言的深情一缕——
活泼的妹子悄悄地,在她身边说,
句句声声,都成了她的竹针万棘!

「美丽的少姑啊,我告诉你!
聪明的你,你说他冤不冤?
为了遗弃了她的,一个未婚妻,
我的哥哥便许下了,不婚的愿!」

她昏昏地,独坐在门前,
落日也沉沉地,北风凄冷,
她睁睁地,目送着一双兄妹下了山;
一直地看得,没有一些儿踪影!

寒鸦呀呀地,栖在枯枝,
渺渺茫茫地,只剩下黄昏;
热泪溶解了,潭里的寒冰,
暮钟频频敲击,她仿佛无闻。

老尼的心肠,虽是冷若冰霜,
也不由得怜她的年纪轻轻——
这样儿年纪轻轻地,
便有这样的,乖奇的运命。

怜她本也是贵族的闺女,
教她静静地修养,在庵后的小楼。
她恹恹地,不知病了几多时,
嫩绿的林中,又听见了鹧鸪。

山巅的积雪,被暖风融化,
金甲的虫儿,在春光里飞翔;
她的头儿总是低低地,
漫说升天成佛,早都无望。

只望一天天地憔悴了,
将来独葬在,三尺的孤坟——
啊,只要是世上所有的,
她都没有了,一些儿福份!

炉烟缕缕地,催人睡眠,
春息熏熏地,吹入了窗阁;
一个牧童,吹着嘹—的笛声,
赶着羊儿,由她的楼下走过。

笛声越远,越觉得幽扬,
两朵红云轻抹在,她苍白的面庞——
她取出一张绯红的绸幔,
仔细地看了许久,又放在身旁。

第二日的阳光笛声里,
更参杂着陶陶欲碎的歌唱——
她的心儿里,涌出来一朵白莲,
她就把它,绣在帷幔的中央。

此后日日的笛声中,
总甜甜地,有一种新鲜的曲调——
她也就把彩色的线,按着心意,
水里绣了比目鱼,天上是相思鸟!

她时时刻刻地,没有停息,
把帷幔绣成了,极乐的世界——
树叶相遮,溪声相应,
只空剩下了,左方的一角。

本还想把她的悲哀,
也绣在那空角的上面——
无奈白露又变成严霜,
深夜里又来,嗷嗷的孤雁!

梧桐的叶儿,依依地落,
枫树的叶儿,凄凄地红,
风翕翕,雨疏疏,她开了窗儿,
等候着,等着吹笛的牧童。

「这是我半年来,绣成的帷幔,
多谢你的笛声,给我许多灵感!
我是个十八岁的少尼,
我的身世,只有泪珠泛澜!

「可是我们永久隔阂着;
在两个世界里——」
她把这包帷幔掷下去,
匆匆地,又将窗儿关闭。

次日的天空,布满了彤云,
宇宙都病了三分,更七分愁苦∶
一个牧童,剃度在对方的僧院,
尼庵内焚化了,这年少的尼姑。

现在已经二百多年了,
帷幔还珍重地,被藏在僧院里—
只是那左方的一角呀,
至今没有一个人儿,能够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