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物
竹裏館: 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
六醜·薔薇謝後作: 指與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
花非花: 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天問: 不能施為的事與物,都可用“天”來統攝之。
感遇十二首(其一): 曾寫過“無心與物爭,鷹隼莫相猜”的詩句,以示其退隱之心。
尋隱者不遇: 色調的先後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漫成一絶: 使舟內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聯,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
渡湘江: 詩的後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
酬裴秀纔: 飄蕩與物永,蹉跎覺年老。
贈別王十七管記: 與物同醜麗。
題木居士二首(其一): 在影射的人與物之間取其相似點,獲得豐富的喜劇效果,成為此詩最顯著的特色。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往往是我與物、情與境交相感應的結果。
答庫部韓郎中: 忻與物纍暌。
望夫石: 人與物合,情與景諧。
秋晚: 衰情與物同。
蓮石: 心與物相隨。
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 與物深無競,於生亦太廉。
送略禪者歸南嶽: 忍著無心與物違。
北山三詠其二——覺海方丈: 不與物違真道廣,每隨緣起自禪深。
次韻信都公石枕蘄簟: 真能與物同其適。
重登寶公塔復用前韻二首: 與物何心作邇遙。
杭州牡丹開時僕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復次一首送赴闕: 與物寡情憐我老,遣春無恨賴君詩。
劉元輔畫馬扇贊: 與物殊絶,筆墨易取。
贈別李端叔: 與物本落落。
緻政王殿丞逍遙亭: 與物無對,無內無外。
念良遊(滿江紅): 訪舊遊、人與物俱非,空城郭。
幽窗: 與物聊同嬉。
中和節賜百官燕集因示所懷: 與物長為春。
詠燕: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時在常樂東園,走筆成): 一知與物平,自顧為人淺。
酬裴秀纔: 飄蕩與物永,蹉跎覺年老。
贈別王十七管記: 與物同醜麗。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