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汉
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桃源行: 隱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意思。
成都府: 有漢魏遺風。
南池(在閬中縣東南,即彭道將魚池): 南有漢王祠,終朝走巫祝。
贈王二十四侍禦契四十韻(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乘槎有漢臣。
送魏大從軍: 惟留漢將功:一作獨有漢臣功
詩三百三首: 有漢姓傲慢,名貪字不廉。
朝臺送客有懷: 蠻鄉今有漢衣冠。
和邢惇夫秋懷十首: 留侯開有漢
李君貺藉示其祖西臺學士草聖並書帖一編二軸以詩還之: 奄有漢魏跨兩唐。
田傢三首(一作王勃詩):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歸山居寄錢起: 亦有漢傢臣。
南原望漢宮: 荒原空有漢宮名,衰草茫茫雉堞平。
贈凌仙姥: 前朝惟有漢皇知。
讀史: 唯有漢二疏,應覺還傢晚。
亂後卻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 塞外翻聞有漢村。
觀賀皇太子册命: 自有漢元爭翊戴,不勞商皓定欹傾。
答人: 猶《桃花源記》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道桐川𠔌訪梅右司不知其處: 祠有漢時封。
詩呈同院諸公六首: 多有漢文章。
霸王廟: 未造漢時知有漢,豈堪秦後又生秦。
讀史戲呈劉正之: 兩公一心相有漢,一夫見辱非吾患。
輓文丞相: 諸葛未亡猶有漢,包胥欲泣更無秦。
圯上行: 三代以還惟有漢,六經之外更無書。
題籌筆驛: 鼎足山河終有漢,雁行兄弟亦忠吳。
雜興: 誰令天有漢,杳杳隔秋娥。
送三趙: 中壘幾封知有漢,奉天一詔可存唐。
觀渡江諸人詩: 中朝文有漢唐風,南渡詩人尚數公。
六經: 壁藏終有漢,灰冷亦無秦。
秋日登崇德閣二首: 京都尚有漢唐氣,宮闕猶虛霸王形。
偈頌七十八首: 個是叢林知有漢
輓愛山李德夫: 襄陽須有漢耆舊,彭澤終為晉隱淪。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