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征战
出塞: 徵戰長久延續萬裏徵夫不回還。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十年徵戰憶遼陽”繪景抒情,情景相生。
鬍笳十八拍: 疆場徵戰何時歇。
兵車行: 唐王朝對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徵戰越來越頻繁,戰爭的性質,已由天寶以前的製止
古從軍行: 年年徵戰不知多少屍骨埋於荒野;
塞上麯: 古來徵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麯同工,感人至深。
關山月: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詩雖敘徵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徵戰之偉功。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徵戰護身的鐵衣啊,也冷得難以穿上。
燕歌行並序: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老將行: 見其徵戰勞苦;
沒蕃故人: 詩是悼念為徵戰覆沒於異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歿,將信將疑。
晚次鄂州: 舊業已隨徵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涼州詞: 古來徵戰幾人回。
徵人怨: 徵戰不休。
隴西行: 全詩反映了唐代長期徵戰帶給人民的痛苦和災難,表達了非戰情緒。
出塞: 聽麯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徵戰無期”、“歸傢無望”。
戰城南: 萬裏長徵戰,三軍盡衰老。
少年行(此詩嚴粲雲是偽作): 衣冠半是徵戰士,
獄中上崔相渙: 血流徵戰場。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樓船習徵戰
從軍行: 以見他徵戰時間之長和所經歷的戰鬥之嚴酷。
從軍中行路難二首(一作行軍軍中行路難、軍中行路難): 誰憚三邊徵戰苦。
巡邊在河北作: 壯年徵戰發如絲。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 廣武徵戰場。
薊門行五首: 徵戰幾時歸。
薊中作: 一到徵戰處,每愁鬍虜翻。
古歌行: 蒼生偃臥休徵戰
塞下麯(賀蘭作): 蕩子從軍事徵戰,蛾眉嬋娟守空閨。
題木蘭廟: 彎弓徵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
塞下麯四首: 天涯靜處無徵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潼關鎮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不見徵戰功,但聞歌吹喧。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