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持汉
蘇武: 十年持漢節。
九日奉寄嚴大夫: 不眠持漢節,何路出巴山。
送裴判官自賊中再歸河陽幕府: 能持漢節歸。
塞下麯: 蘇武歸來持漢節。
塞下麯: 詔使名王持漢節。
因遊支硎寺寄邢端公: 雍容持漢槊,肅穆衛周堂。
奉送陸中丞長源詔徵入朝: 纔當持漢典,道可致堯君。
送皇甫侍禦曾還丹陽別業: 朝右要君持漢典,明年北墅可須營。
送李太保知儀州: 還見子孫持漢節,欲臨關塞撫羌酋。
涿州: 萬裏如今持漢節,卻尋此路使呼韓。
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並寄子由二首: 不矜持漢節,猶許攬桓須。
送劉士彥赴福建轉運判官: 西風持漢節,騎從嚴弓刀。
送從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誰見魯儒持漢節,玉關降盡可汗軍。
三部樂 七月送丘宗卿使虜: 也持漢節,聊過舊傢宮室。
三登樂: 想當年、持漢節。
念奴嬌(送淮漕錢處和): 詔山層霄持漢節,千裏秋風淮浦。
簡梁子輔: 屬予持漢節,夙夜愧且憂。
白髭行: 手持漢節臨大荒。
贈牟仲啓存齋尚書之曾孫,獻之提刑孫: 早衣綉衣持漢斧。
奉命太原途中呈王坦翁副使: 舊持漢節愧前人,聞許傳來若不真。
唐衣二首: 晚持漢藁愧衰遲,先帝恩深解縶維。
壽陸義齋: 勝持漢節落南荒。
靈岩: 重來持漢節,又復冒蠻煙。
雜興十首以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為韻: 餐氈持漢節。
送刁景純學士使北: 驛騎駸駸持漢節,邊風慘慘聽鬍笳。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衹如堅持漢節,
送樞直梅學士守并州: 還持漢傢節,坐福晉墟民。
次韻和劉貢父登黃樓見寄並寄子由二首: 不矜持漢節,猶喜攬桓須。
次韻鄭介夫二首: 相與嚙氈持漢節,何妨振履出商音。
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 又見子卿持漢節,遙知遺老泣山前。
子陵祠: 最有維持漢鼎勳。
吳中曉寒麯: 曾持漢節單於壘,北風如刀割人耳。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