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元
浣溪沙: 據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鼕,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
登金陵鳳凰臺: 朝後前期勵精圖治纔有了盛極一時的開元盛世。
琵琶行並序: 據說是開元時從印度傳入的,原名《婆羅門》,經唐明皇潤色並改此名。
長恨歌: 開元中來自西涼。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張九齡是開元時代的賢相,素以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聞名於世,卻因遭李林甫、
蜀先主廟: 唐王朝有過開元盛世,但到了劉禹錫所處的時代,已經日薄西山,國勢日益衰頽。
望嶽(岱宗): 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薫殿。
江南逢李龜年: 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
望薊門: 玄宗開元二年,即以並州長史薛訥為同紫薇黃門三品,將兵禦契丹;
感遇十二首(其四): 大約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執政後,詩人被貶為荊州刺史
渭川田傢: 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和王昌齡是開元十五年(727)同科進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開元三載,餘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
燕歌行並序: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徵戍之事,
哀江頭: 經過開元年間疏鑿修建,亭臺樓閣參差,奇花異卉爭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幬,匝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玄宗親祭孔子而作此詩。
贈孟浩然: 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離開長安回到襄陽隱居之後。
渡荊門送別: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情,出蜀東下,
漢江臨眺: 開元二十八年(740),王維調知南選,途經襄陽時作此詩。
臨洞庭上張丞相: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
歲暮歸南山: 玄宗開元十六年(728)詩人到長安應試落第,心情很苦悶。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曾與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到長江下遊漫遊過一次,開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開元二十三年,從大明宮經興慶宮,一直到城東南的風景區麯江,築閣道相通。
芙蓉樓送辛漸: 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
送孟浩然之廣陵: ”再說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
出塞: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
戰城南: 蕭士贇說:“開元、天寶中,上好邊功,徵伐無時,此詩蓋以諷也。
襄陽歌: 開元十三年(725),李白從巴蜀東下。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開元掃氛翳。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於開元四年(716)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