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宝
春望: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改元
蜀道難: 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
烏夜啼: 傳說李白在天寶初年到長安,賀知章讀了他的《烏棲麯》、《烏夜啼》等詩後,
將進酒: 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
遠別離: 所謂“君失臣”、“權歸臣”是天寶後期政治危機中突出的標志,並且是李白當時
月夜: 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傢至潼關以北的白水。
浣溪沙: 據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鼕,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
登金陵鳳凰臺: 此詩始作於天寶三載,後來略有改動。
行路難之一: 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夢遊天姥吟留別: 詹鍈《李白詩文係年》係此詩於天寶五載(746),李白離開長安的第三年。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諸傢註本多係此詩於天寶十二載秋,然於"叔華"、"叔雲"均含糊其辭。
兵車行: 可能作於天寶十載(751)。
琵琶行並序: 浮梁:唐天寶間改設的縣,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鎮北浮梁。
長恨歌: 安祿山發動叛亂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
上陽白發人: 天寶末年時世妝。
宿紫閣山北村: 在天寶時期,本來是西部的地方軍;
平蔡州: 重見天寶承平時。
贈汪倫: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
獨坐敬亭山: 這首五絶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
逢入京使: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
夢李白二首之一: 李白與杜甫於天寶四載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後,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玄宗天寶七載(748),韋濟任尚書左丞前後,杜甫曾贈過他兩首詩,希望
聽董大彈鬍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約作於天寶六、七載(747—748)間。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封常清於天寶十三載以節度使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漢時位次宰相,故詩中美稱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於天寶十三載(754)夏秋之交到北庭,至德二載(757)春夏之交東歸,其間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全是為開元天寶五十年治亂興衰而發。
行路難之三: 《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離長安時所作,詹鍈《李白詩
麗人行: 這句是指天寶七載(748)唐玄宗賜封楊貴妃的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
哀江頭: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安祿山攻陷長安。
哀王孫: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關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僅攜貴妃姊妹
送李端: 何況又因天寶末年動亂,自己遠役他鄉,飽經漂泊睏厄,而絶少知音呢?這兩句不
行經華陰: 都在天寶中,此詩勸“學長生”,可能是受當時崇奉道教、供養方士之社會風氣的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