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啼杜鹃
踏莎行·郴州旅捨: 杜鵑聲裏斜陽暮。
蜀道難: 8、子規:杜鵑鳥,蜀地最多。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杜鵑聲切。
蘭陵王·丙子送春: 杜鵑聲裏長門暮。
八拍蠻: 幾處杜鵑啼暮雨,來禽空老一春花。
春光好: 說與杜鵑休喚,怕魂銷。
憶王孫二: 杜鵑衹解怨殘春,也不管、人煩惱。
琵琶行並序: 杜鵑啼血猿哀鳴。
送梓州李使君: 千山響杜鵑
錦瑟: 望帝春心托杜鵑
雜詩: 杜鵑休嚮耳邊啼。
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 杜鵑夜鳴悲。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杜鵑花開春已闌,歸嚮陵陽釣魚晚。
宣城见杜鹃花(一作杜牧诗,题云《子规》)
杜鹃行
杜鹃
虎牙行(虎牙在荊門之北,江水峻急): 杜鵑不來猿狖寒,山鬼幽憂雪霜逼。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傷春怯杜鵑
杜鹃行(一作司空曙诗)
夜宿七盤嶺: “子規”即杜鵑鳥,相傳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鳴聲悲哀如喚“不如歸
子规 [一作李白诗,题作《宣城见杜鹃花》。]
杜鹃
惜春: 繁豔歸何處?滿山啼杜鵑
經漂母墓: 山木杜鵑愁。
憶故園: 杜鵑啼處淚沾衣。
送張郎中還蜀歌: 荔枝花發杜鵑鳴。
聞砧: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
青雲驛: 已怪杜鵑鳥,先來山下啼。
西州院(東川官捨): 墻上杜鵑鳥,又作思歸鳴。
宿石磯: 半夜江風引杜鵑
酬樂天舟泊夜讀微之詩: 滿山風雨杜鵑聲。
人道短: 杜鵑無百作,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