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儿戏
鶯啼序·重過金陵: 今古真兒戲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營州歌: 似乎簡直是粗野的兒戲,而在營州,這些卻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風尚。
雜諷九首: 兇門尚兒戲,戰血波澒溶。
感懷詩一首 時滄州用兵。: 穰穰如兒戲
戲題贈二小男: 每看兒戲憶青春。
观儿戏
宿滎陽: 追思兒戲時,宛然猶在目。
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 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
薛陽陶觱篥歌: 謝安空儉真兒戲
白溝行: 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
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 當時君臣但兒戲,把酒空勸長星杯。
臥聞: 坐引魚兒戲,行將鹿女遊。
憶昨詩示諸外弟: 當時髫兒戲我側,於今冠佩何頎頎。
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紛紛等兒戲,鞭登遭割截。
與鬍祠部遊法華山: 使君年老尚兒戲,緑棹紅船舞澎湃。
曹既見和復次其韻: 造物本兒戲,風噫雷電笑。
寄上高李令懷道: 安知乃兒戲,敢傳萬世後。
戲答趙伯充勸莫學書及為席子澤解嘲: 偶隨兒戲灑墨汁,衆人許在崔杜行。
開壁置窗命曰遠軒: 一笑等兒戲,都忘雪侵幘。
細柳驛: 棘門乃兒戲,從古多其人。
送高士安下第歸岷南寧覲: 就養思兒戲,延年愛鳥伸。
寄所知: 曾將俎豆為兒戲,爭奈幹戈阻素心。
詠史詩·武昌: 思量鐵鎖真兒戲,誰為吳王畫此籌。
秦門·趙高: 功成兒戲亦何殊。
公子行: 把踩爛麥苗視作兒戲
贈江西周大夫(一作贈周太史): 群公信兒戲
聞誦《法華經》歌: 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
西江月(和蘇庭藻): 識取小兒戲弄。
初夏幽居雜賦: 兒戲君無笑,相從且浩歌。
讀淵明詩: 兒戲作無益。
謝池春: 甚情懷、伴人兒戲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