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但指
感遇十二首(其一): 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佳節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
隴西行: 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纍。
觀江淮名勝圖: 但指香爐頂,無聞白猿嘯。
遊靈隱高峰塔: 但指穴藜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裴侍禦: 但指天南邊。
三月晦日送客: 但指出其“有緻”,信是如此。
芳心苦: 但指明“語”的對象為騷人,則比李詩的含義為豐富、深刻。
江神子(述情): 但指日,約鸞棲。
今春大震電雨雹南峰無之黃夢得詩來有天意因以旌遺逸之句正恐其輕忽災異失聖人迅雷風烈必變之意用其韻以解之: 但指嘉禾歌赤舄。
寄題桐君祠: 問姓雲何但指桐,桐孫終古與無窮。
奉題付珠二首: 初祖西來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
使閩過延平: 往來但指竜津說,不道人中自有竜。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但指庭前雙柏石,要予臨老識方壺。
次韻德先步月答所問語: 但指聖人清。
書漁莊邂逅錄捲末: 但指氣精為造化,豈知鉛汞有深微。
元夕日承再示梅韻佳作過形褒藉輒爾繼和自茲當絶筆矣: 渴想聲猷但指梅。
鈍吟雜錄: : 但指事詠物之文,或無古題,《英華》分別,亦有旨也。
邵氏聞見後錄: : 但指摘其用事之誤。
王安石: : 但指事類情,貼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韓元吉: : 這兩字不但指“江幹春暮”,也兼指“竹裏題詩”和“花邊載酒”;
張孝祥: : 豈但指空間距離之遙遠,更是指光復時間之渺茫。
吳文英: : ”“塵土”不但指物質上之塵土,同時兼指人世間之種種塵勞污染而言。
王沂孫: : 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應包括社會景象在內,這是第一層。
張九齡: : 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佳節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
陳陶: : 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纍。
崔櫓: : 但指出其“有緻”,信是如此。
劉禹錫: : 但指出個人的沉滯算不了什麽,歷史還是要嚮前發展,新陳代謝總是要繼續下去的
捲六: : 但指穴藜床。
捲二十一: : 但指庭前雙柏石,要予臨老識方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