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之问
野望: 到初唐的瀋佺期、宋之問手裏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渡漢江: 宋之問奉恩旨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北歸,經過漢江(也就是襄陽附近的一
題大庾嶺北驛: 這是宋之問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大庾嶺時,寫在嶺北驛的一
終南別業: 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後,完全被那裏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在兖州饯宋五之问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
芳树(一作宋之问)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
有所思(一作宋之问诗)
铜雀台(一作宋之问诗)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或宋之问诗)
寿阳王花烛(一作宋之问诗)
折杨柳(一作宋之问诗)
梅花落(一作宋之问诗)
王昭君(一作宋之问诗)
牛女(一作宋之问诗)
送杜審言: 杜審言和宋之問均是初唐詩人,又都致力於律詩的創作。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宋之問與瀋佺期一樣,上承齊梁餘緒,講究詞采聲律,從“宿雲”二句的鋪張筆法
紀夢遊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留之問禪客。
驾出长安 [一作宋之问诗。]
傷峴山雲表觀主: 因之問閭裏,把臂幾人全。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一作宋之问诗)
急雪寄王立之问梅花
踏莎行: 深味末二句“郴江”之問,其氣格、意藴,毫不愧色於“可堪”二句。
夢相親(木蘭花): 纔使前兩句之問略去了的情節進展有了關捩,既以見當時之“鼓琴”誠為有驗,又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宋之問
旅宿淮阳亭口号(一作宋之问诗)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一作宋之问诗)
钟(一作宋之问诗)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