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秋
望海潮: 有三秋桂子,
出塞二首: 絶漠三秋暮。
采葛: 如三秋兮!
采緑: 已是如隔三秋
江夏行: 誰謂歷三秋
病後遇王倚飲,贈歌: 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
茅堂檢校收稻二首: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頃間。
詠史四首: 壯氣橫三秋
同臨津紀明府孤雁: 三秋違北地,萬裏嚮南翔。
失群雁: 三秋北地雪皚皚,萬裏南翔渡海來。
雨雪麯: 虜騎三秋入,關雲萬裏平。
昭君怨: 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還京贈別: 三秋契不凋。
有所思: 三秋方一日,少別比千年。
送臨津房少府: 岐路三秋別,江津萬裏長。
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誰能脈脈待三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
晚泊河麯: 三秋倦行役,千裏泛歸潮。
詠懷: 三秋隴月團。
登襄陽城: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隴頭水: 愁見三秋水,分為兩地泉。
白蓮花亭侍宴應製: 三秋幸禁林。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製得歡字: 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在荊州重赴嶺南: 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雲。
荊州亭入朝: 三秋雁始過。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三秋萬實成。
寒夜文宴得驚字: 三秋每為仙題想,一日多因纍句傾。
和崔捨人詠月二十韻: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
太湖石: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
題噴玉泉(泉在壽安山下高百餘尺直瀉潭中): 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風。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 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時。
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