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听
宿紫閣山北村: 一聽見暴卒的自稱,就把“我”嚇壞了,連忙悄聲勸告村老:“主人慎勿語,中尉
始聞秋風: 而今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詩人的身邊共話別情。
思齊: 但言其“極有波折”尚可一聽
古意: 哪有一聽少婦羌笛就會激動的道理?所以詩人不從正面寫這個男兒的落淚,而寫三
白毫子歌: 憑崖一聽清心耳。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可一聽到凄涼的笛聲,頓感有一股寒意襲來,就象置身與梅花飄落的鼕季一般。
石壕吏(陝縣有石壕鎮): 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詩人大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心蓋得不夠結實的茅屋發生危險,因而就拄杖出
夜聞觱篥: 鄰舟一聽多感傷,
贈翰林張四學士: 悲歌在一聽
洛橋送別: 一聽南津麯,分明散別愁。
邊上聞笳三首: 遊人一聽頭堪白,蘇武爭禁十九年。
盆池五首: 一聽暗來將伴侶,不煩鳴喚鬥雄雌。
始聞夏蟬: 一聽知何處,高樹但侵雲。
古別離: 好靜靜地聽一聽自己的話;
答韓愈、李觀別,因獻張徐州: 一聽四五絶。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表現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
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宮懸一聽華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閑居偶吟,招鄭庶子、皇甫郎中: 一聽潺湲無。
令狐相公見示贈竹二十韻仍命繼和: 一聽清瑤音,崢然長在耳。
曹剛: 一聽曹剛彈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投張太祝: 一聽千嘆嗟。
暮過山村: 這一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相互襯托,生動地渲染出山村的蕭索而冷落的氛圍。
送張道者: 不得一聽烏夜啼。
奉和裴使君清春夜南堂聽陳山人彈白雪: 一聽識其微。
秋末江行: 一聽亦同悲。
寄匡山大願和尚: 一聽玄音下竹亭,卻思窗雪與囊螢。
次韻奉酬李質夫: 勞歌一聽皆愁思,況我心非木石頑。
送董傳: 一聽秦聲罷,還來上國遊。
送惠思上人: 一聽笙與鏞,低回如有求。
和柳子玉過陳絶糧二首: 一聽秋濤萬鼓音。
作書寄王晉卿忽憶前年寒食北城之遊走筆為此詩: 把盞一聽金縷衣。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