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资料来源: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 近义词:  经天纬地, 发愤图强, 发奋图强, 奋发有为, 雄才大略, 登高望远, 宵衣旰食, 鸡鸣而起, 自强不息, 励精图治, 物极必反, 吐哺握发, 夙夜不懈, 握发吐哺, 卧薪尝胆, 坐薪悬胆, 握发吐飧, 握发, 经纬天地
  • 反义词组:  一事无成, 一无可取, 一无所取, 一无所好, 一无所得, 一无所成, 一无所长,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一蹶不兴, 一蹶不振, 不三不四, 不伦不类, 不足为奇, 东施效颦, 优孟衣冠, 公子哥儿, 公子王孙, 再衰三竭, 冥顽不灵, 刻鹄成鹜, 刻鹄类鹜, 力不能及, 千金之子, 味同嚼蜡, 味如嚼蜡, 学步邯郸, 寻欢作乐的男子, 师老兵疲, 平淡无味, 庸庸碌碌, 强弩之末, 无计可施, 束手就擒, 枯燥无味, 点金成铁, 王公贵族, 王孙公子,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刻鹄, 画虎类犬, 画虎类狗, 画蛇添足, 画蛇着足, 画蛇著足, 画龙刻鹄, 穷途末日, , 纨绔子弟, 罢夫羸老, 膏粱子弟, 花花公子, 裙屐少年, 身无长物, 邯郸学步, 里丑捧心, 雕篆, 雕虫小技, 雕虫小艺, 雕虫篆刻, 骄矜的人, 鹦鹉学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