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解释: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资料来源: 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例子: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 近义词:  不可救药, 气息奄奄, 无可救药, 人命危浅, 行将就木, 不治之症, 不可收拾, 病入骨隨, 风烛残年, 枯木朽株, 日薄西山, 日薄崦嵫, 桑榆暮景, 人老珠黄, 膏肓, 病危
  • 反义词组:  一花独放, 万古千秋,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兴旺发达, 千秋万世, 千秋万代, 半老徐娘, 如日中天, 如日方升, 宾客如云, 徐娘半老, 方兴未艾, 日升月恒, 旭日东升, 朝气蓬勃, 欣欣向荣, 残花落红, 残花败柳, 气势磅礴, 热气腾腾, 热火朝天, 生机勃勃, 繁荣兴旺, 繁荣富强, 繁荣昌盛, 胜友如云, 蒸蒸日上, 蓬勃发展, 败柳残花, 隆隆日上, 风云际会, 风起云涌, 风起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