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
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定語;指該做就做
解釋: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資料來源: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集註:“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例子: 人傢駡小弟魚肉鄉愚,這句話仔細想來,在小弟卻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
- 近義詞: 義不容辭, 匹夫有責, 責無旁貸, 敬事不暇, 置身其中, 在所不辭, 責有攸歸, 責有所歸
- 反義詞組: 不共戴天, 兩敗俱傷, 冰炭不同器, 冰炭不投, 冰炭不相容, 分別, 分手, 刻骨仇恨, 勢不兩立, 各奔東西, 各奔前程, 大謬不然, 大錯特錯, 怪誕不經, 無關痛癢, 水火不兼容, 水火不相容, 漠不相關, 離開某人, 荒誕無稽, 荒謬不經, 荒謬絶倫, 誕妄不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