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
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國傢、集體
解釋: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資料來源: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例子: ~,實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謁後語: 半夜裏放炮;楚莊王猜謎語
謎語: 警鐘;鬧鐘
故事: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瀋迷於酒色,
不管國傢大事,每日衹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
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衹是毫無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麽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嚮那衹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衹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瀋吟了一會兒之後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衆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瀋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奬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傢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衹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 近義詞: 避坑落井, 一步登天, 青雲直上, 飛來橫禍, 毒蛇猛獸, 洪水猛獸, 福無雙至, 封豕長蛇, 飛災橫禍, 平步青雲, 禍不單行, 雪上加霜, 好高騖遠, 名高天下, 名滿天下, 天下聞名, 時運不濟, 突飛猛進, 生不逢時, 生不逢辰, 無妄之災, 一飛衝天, 一舉成名, 乘勝前進, 封豨修蛇, 平地青雲
- 反義詞組: 丟人現眼, 雲開日出, 雲開霧散, 冰消瓦解, 化為烏有, 化為泡影, 雙喜臨門, 名聲掃地, 由淺入深, 由表及裏, 登高自卑, 臭名遠揚, 苦盡甜來, 行遠自邇, 身敗名裂, 錦上添花, 雨後初霽, 雨過天晴, 雨過天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