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解釋: 負:背着;荊:荊條。背着荊條嚮對方請罪。表示嚮人認錯賠罪。

    資料來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襢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例子: 我今特來尋賢弟,~。(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

    謎語: 丈夫賠禮

    故事: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着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麽能幹。就封他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麽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麽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說:“我要是碰着藺相如,要當面給愣芽埃此馨????以趺囪 ?/FONT>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着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着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衹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麽讓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駡您,您反而躲着他,讓着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麽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衹老虎,兩衹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傢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着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傢。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着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着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傢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嚮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 近義詞:  引咎自責, 面縛輿櫬, 肉襢面縛, 嚴以律己, 負荊, 面櫬
  • 反義詞組:  不可開交, 不得開交, 以鄰為壑, 興師問罪, 兵戎相見, 口誅筆伐, 大力聲討, 大張撻伐, 大打出手, 嫁禍於人, 殺人放火, 鳴鼓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