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解釋: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資料來源: 先秦·韓非《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例子: ~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仲則《立秋後二日》

    故事: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徵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鼕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𠔌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𠔌。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睏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睏死在這裏。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傢很遠也能尋回傢去,那麽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𠔌。”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繮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𠔌,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 近義詞:  一揮而就, 正襟危坐, 輕而易舉, 道貌岸然, 一本正經, 正顔厲色, 識途老馬, 吉祥如意, 萬事亨通, 輕車熟路, 信手拈來, 老實巴交, 萬事大吉, 萬事如意, 道貎儼然
  • 反義詞組:  不僧不俗, 與狐謀皮, 與虎謀皮, 九牛二虎之力, 削鐵如泥, 千載一時, 千載難逢, 千難萬險, 半間不界, 半間半界, 吹發可斷, 嘻嘻哈哈, 大海撈針, 如坐春風, 如沐春風, 寸步難行, 山高水險, 新發於硎, 新硎, 無私無畏, 曾經滄桑, 曾經滄海, 來之不易, 枉費心機, 油嘴滑舌, 油頭滑腦, 油腔滑調, 海中撈月, 海底撈月, 百年不遇, 稀世之珍, 空𠔌足音, 笑逐顔開, 艱難麯折, 荊棘載途, 虛頭滑腦, 談古說今, 鐵樹開花, 難於登天, 難如登天, 非僧非俗, 非驢非馬, 飽經世故, 飽經憂患, 飽經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