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污藏疾
    解釋: 《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後以“納污藏疾”比喻包容罪過錯失。《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 長孫無忌 等請誅 志衝 。上手詔:‘五嶽陵霄,四海亙地,納污藏疾,無損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