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資料來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例子: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明·馮夢竜《警世通言》捲三十四
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麯麯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𠔌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 近義詞: 聊以自娛, 聊以自慰, 聊以解嘲
- 反義詞組: 庸人自擾, 替古人擔憂, 杞人憂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