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謙辭
解釋: 心裏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資料來源: 南朝·宋·范晔《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例子: 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鬥爭閱歷和知識能力,擔當編選陳毅同志詩詞的工作確是~。(張茜《陳毅詩詞選集·序言》)
謁後語: 一個螞蟻搬泰山
謎語: 怒誤作努
故事: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
釋義:比喻力量不夠,無法實現願望。
故事:東漢時,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領幾十個人現使西域,屢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經過了27個年頭,年事已高,身體衰弱,思傢心切,於是就寫了封信,叫他的兒子捎至漢朝,請求和帝劉肇把他調回。此信未見反應。他的妹妹班昭又上書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這樣的幾句話:“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齡最大,現在已過花甲之年,體弱多病,頭髮已白,兩手不遂,耳朵不靈,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亂事件發生,班超的氣力,不能順從心裏的意願了,這樣,對上會損害國傢的長治之功,對下會毀壞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實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劉肇被深深地感動了,馬上傳旨調班超回漢。班超回到洛陽不到一個月,就因胸脅病加重而支世,終年71歲。
- 近義詞: 無能為力, 膽小怕事, 力不胜任, 束手縛腳, 束手束足, 心餘力絀, 不能采取有效行動
- 反義詞組: 丟三拉四, 丟三落四, 優哉遊哉, 優遊卒歲, 安閑自得, 差三錯四, 得心應手, 悠閑自在, 胜任愉快, 跌宕不羈, 跌宕不覊, 跌宕放言, 跌蕩不拘, 跌蕩不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