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剛出道

    解釋: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資料來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例子: 那傻小子是“~”,我們準可以掃光他!(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謎語: 諸葛別隆中

  • 近義詞:  初露頭角, 乳臭未幹, 淡然置之, 淡泊明志, 平平淡淡, 毛羽未豐, 羽毛未豐, 少不更事, 少不經事, 新官上任, 新硎初試, 涉世不深
  • 反義詞組:  人多勢衆, 兵強馬壯, 國富民強, 堅甲利兵, 孔武有力, 強兵勁旅, 歌舞升平, 精兵猛將, 羽毛豐滿, 羽翼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