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解釋: 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資料來源: 漢·劉嚮《說蒼·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例子: 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 近義詞:  諱莫如深, 避而不談, 一言不發, 杜口吞聲, 道路以目, 秘而不宣, 絶口不道, 衹字不提, 緘口無言, 金人三緘, 保守秘密, 絶口不提, 淺酌低吟, 閉口不談
  • 反義詞組:  傳播流言蜚語, 侃侃而談, 巴三覽四, 挑拔是非, 數黑論白, 數黑論黃, 物議沸騰, 言三語四, 論黃數黑, 說三道四, 說東道西, 說長道短, 說黃道黑, 說黑道白, 談天說地, 談空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