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

    解釋: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資料來源: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故事: 出處《歐冠子·天則》 從前,楚國有個書呆子,傢裏很窮。 一天;他正在看書,忽然看到書上寫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 從這天起,他整天在樹林裏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知了時藏身的葉子。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隱身在一片樹葉下捕捉知了,他興奮極了,猛一下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可是,他太激動了,一不小心那葉子掉在地上,與滿地的落葉混在一起。他呆了一會,拿來一 衹簸箕,把地上的落葉全都收拾起來,帶回傢去。回到傢裏他想:“怎樣從這麽多葉子中揀出可以隱身的葉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試驗。於是,他舉起一片樹葉,問他的妻子說:“你能看得見我嗎?”“看得見。”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見嗎?”他又舉起一片樹葉說。“看得見。”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問,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後來,他妻子厭煩了,隨口答道:“看不見啦!” 書呆子一聽樂壞了。他拿了樹葉,來到街上,用樹葉擋住自己,當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裏東西就走。 店主驚奇極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縣官覺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便問他究竟是怎麽回事,書呆子說了原委,縣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傢。

  • 近義詞:  目光短淺, 衹見樹木,不見森林,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不見森林,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缺乏遠見
  • 反義詞組:  不失分毫, 不差纍黍, 絲毫不差, 準確無誤, 劍無虛發, 彈無虛發, 百發百中, 百無一失, 百步穿楊, 穿楊射柳, 策無遺算, 箭不虛發